汨罗
《大秦帝国》的“金戈铁马”一卷的第六章末尾一节,有一段是这么描写的:
“又是一个春天。汨罗江蓝了,草滩绿了,大山青了。
刚看时不明白,为什么远在湖南的汨罗江要用”蓝了“这种形容词,我查了下,原来余光中先生在汨罗江畔祭奠屈原之时,用了一句“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什么是蓝墨水,意思就是汨罗江就是当代中华之文脉,起源在哪?在汨罗江,在屈原。
明日又是端午了,女儿的学校里都办起了端午的活动:包粽子、着汉服、串五色线、佩香囊……可我不知道,老师有没有和他们说为什么过端午,会怎么样去介绍屈原这位2300百年前的人物。
屈原:芈姓,屈氏,楚国左徒、三闾大夫……好吧,自己去百度,屈原生平我不多赘述了。他是政治家,也是军事家,也是诗人,也是思想家。
那个遥远的年代里,他所面对的局面,他所承受的经历,两千年后的我们可能已经无法再去理解了。我知道,他是当时楚国王室中为数不多的人才,是那个年代里屈指可数的人杰。几千年来,我们一年又一年的,还在念着这个人,念着这个名字,却无法具象化的人。
很多人说,电视剧《大秦帝国》里杨志刚饰演的屈原好讨厌。可我觉得,讨厌,也许就是对了!屈原这个人一定是不容于当时的,至少在楚国庙堂之上,是个另类!
他执拗,他清醒,他不甘心于世间混浊。又怎会讨人喜欢?
我们站在了更高的维度上,纪念、缅怀、传承,其实因为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最缺的就是这样的人啊。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一首《天问》,屈原超越了政治家,跨越了诗人,他成了伟大的思想家,正是历经苦难,历经煎熬,身虽死,而莫不活于千载以下的中国人心间。
因为灵魂纯粹,才能忍受人生苦难;因为追求高尚,才能照耀后世千年。
来,端午一杯酒,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