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真诚,成人靠实力
儿童只需要真诚、纯粹便能获得关注和保护,以及爱。我们说“童真”就是形容儿童不谙世事,所以天真烂漫,无拘无束,显得真实,而这种真实对于成年人来说尤为可贵。
儿童没有能力独立生存,所以有父母照顾他,抚养他。而他不需要考虑生存的问题,他饿了就哭,他痛了就哭,他一哭父母就会响应,便会安抚他,便会满足他的需求。所以对于儿童来说,他只需要表达即可,甚至不需要表达,也有父母观察他的行为,及时照顾他。
成人的标志就是自由,而自由的来源是能力。能力的内涵首先是能自己养活自己,其次是行为和决策的自主权。他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失去了全能的、免费的、无私的保护伞。一句话,只能靠自己解决自己的一切需求。
成人的世界必须面对竞争,必须具备生存的实力和足够的技能,饿了、痛了的时候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切只有靠自己去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创造和交换。
成年人的世界也必须学会合作,除非如《鲁滨逊漂流记》那样与世隔绝。但现实是人是社会性动物,早已经形成了分工合作的社会化生产模式。所以你首先得有能力,能创造价值,才有人愿意跟你合作与交换,从而相互弥补需求,共同生存。
儿童从来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而生存是需要成本的,但成本的问题只能由父母来承担。而成年人独立生存,他深刻地感知到生活的艰辛,明确知道一针一线都要靠自己去挣,所有的物品都是有价格,有成本的。
当我们独立后,我们就获得了自由,我们自由了,才知道世界有一半是功利的。功利是人的价值属性的体现。
而儿童的天真是人的灵魂属性的体现。很多人觉得成人的世界太累,盼望能过上一种两小无猜,相互放下戒备,相互完全信任的关系。大家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其实这是一种母婴的关系。母婴关系还有一个名称是:无条件关系。也就是说,你的所有需求妈妈都无条件满足你,不需要你付出什么。
你在童年时候可以这样想,但是如果你成年了还这样想,那就是没有长大。听起来这很残酷,但其实这是自然规律,毕竟父母也会老去,不可能让你过一辈子无条件关系。
而成年人过的是什么关系呢?就是父子关系,也就是有条件关系。一个人从发展心理学上来讲,如果顺利从母子关系过渡到父子关系,便心智健全,能够适应社会化生活了。
我们常见到多情的母亲,那是母亲的天性使然,因为母子连心,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关系,也是一种高贵的感情。我们也时常见到无情的父亲,但那也是进化的必然。道是无情却有情,父亲这个身份代表的就是独立、责任、担当,是代表一个人独立人格的象征。父亲也必然代表功利思想,功利就是人的价值属性。前面我已经讲过了。所以一个人的父亲缺位,只有母亲养大的孩子,成人后很可能偏向幼稚和低价值属性。因为他从小过的都是那种无条件关系。人格没有形成足够的独立性。
世人歌颂母爱,其实是只看到母爱属于人的灵魂属性,因为它的无条件之爱。当成人在功利的世界里疲累不堪,他早已经饱经沧桑,看尽世态炎凉。谁人可以倚靠?除了母亲可以给予无条件的庇佑,其他人,包括夫妇,包括子女,都不可能给你提供无条件的庇佑的。我想,这个世界一致歌颂母亲,便说明世故的人们早已经明了这一切了。
但是父亲所给予我们的却是另一份财富,便是让我们锤炼能力和心性,有实力在这个世界上照顾自己,照顾家人朋友,然后回馈社会。
所以,父亲教会我们安身,母亲永远让我们安心。
所以,连岳老师说,只有儿童可以靠真诚打动人心,而成人只有靠实力打动人心。如果你是成年人,到处对人说,我对人真诚无比,但是我过得并不开心,那说明你实力不够。但是同时,如果你过于功利,财富很多,却缺乏真诚,你便也不能开心,因为不真诚,便永不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