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思考

为什么说清朝几乎无清官?

2023-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不知聊的小星星

为什么说清朝几乎无清官? 看看这四位“清官”的履历表就知道了

近十几年来,辫子戏流行到泛滥的地步,但是影视圈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电影大多“反清复明”,而电视剧大多“皇上圣明”。特别是某些冠以“历史剧”名头的电视剧,除了人名之外,基本跟历史事实没啥关系,而且极尽洗白之能事。

别的不说,咱们就单列出来几个有名的“清官”,看看他们究竟有多“清”,民间传说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用在他们身上合不合适。既然要说,咱们就说比较有名的,或者“被公认”的,像纪昀纪晓岚那样的咱们就不说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本来就不是什么清官和正人君子。咱们要说的就是被电视剧极力吹捧的四个人:施世纶、田文镜、李卫、刘墉。

在没有电视剧前,就有演义小说《施公案》,那是评书艺人的饭碗之一。那里面施世纶是个身有残疾相貌丑陋但为官清正廉明的小县官。但是事实上身为汉军镶黄旗旗人的施世纶根本就没当过县令,他因为老爹海霹雳施琅的关系,一当官就是从泰州知州起步(以荫生授江南泰州知州),而且在当官前就跟着父亲施琅参加过澎湖海战,还写下过一首诗,当时看来是豪情满怀,但现在看来却充满了讽刺意味,因为最后两句是“生夺澎湖三十六,将军仍是旧英雄”——施琅原先是郑成功部将。这首诗颇有点“宋张弘范灭宋于崖山”的味道。

施世纶可不是什么“十不全”,因为当时想在清朝做官,没一个好相貌是不成的,老百姓搞出个“十不全”,是不是影射讽刺干隆这个“十全老人”的“十全武功”,就不知道了。

施世纶从泰州知州做起,做了一辈子肥缺:泰州商业极其发达;然后做扬州知府、江宁知府、江南淮徐道、湖南布政使、漕运总督,特别是做江宁知府的时候,很得总督范承勋(范文程第三子)赏识。施世纶母亲去世,范承勋给康熙上书挽留,但是被御史告了一状:母丧不丁忧守制,不孝。康熙对施世纶的评价是:“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民与诸生讼,彼必袒民;诸生与搢绅讼,彼必袒诸生。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这下大家知道施世纶的名气是咋来的了吧?“彼必袒诸生”,读书人岂不感恩戴德著书立传大加颂扬?至于大清官施世纶有几个老婆,是不是发明了“木驴”,还请读者诸君自行查询,篇幅所限,笔者不再赘述。

第二个就该说到刘墉了,这位“宰相刘罗锅”的家世更显赫:他爷爷刘棨是四川布政使,至于他父亲刘统勋,大家想必也熟悉。刘墉跟施世纶一样,也不用考举人,直接就参加了最后一级的殿试,但是没考中状元,连榜眼探花也不是,但是成绩还算不错,直接进了翰林院当上了庶吉士。刘墉一方面仗着父亲刘统勋的关系,另一方面靠大兴文字狱起家(笔者写过“浓墨宰相血染成”),这一点大家基本已经都知道了。不过刘墉可没娶什么格格(满汉不通婚),只娶了一妻三妾四个老婆,但是没生出儿子来。

至于刘墉是不是清官,去北京驴肉胡同(礼士胡同)看看就知道了,侯门深似海,用来形容刘墉的豪宅那是一点也不过分。就连清朝人也看不过去刘墉生活的奢华:“刘文清(刘墉谥号文清)公故地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刘墉写字的纸都布满金线,被和珅的扮演者王刚在鉴宝时发现:“这老东西,骗了我这么多年!”

前面咱们说的两个“清官”的官位是靠着“恩荫”得来的,下面咱们再说两个“清官”,他们的官帽直接就是买来的。先说说那个小说和电视剧里的“小叫花子”李卫,好像是一生孤苦,被康熙从“人市”上捡回来,于是一生忠诚节俭,平常吃饭就是萝卜白菜。

但是历史总是好打“历史剧”的脸:李卫生在富豪之家,人家的官是直接花钱买的,而且胃口很大,什么七品知县六品通判都不放在眼里,直接就买了个从五品副司长(兵部员外郎),跟地方上的知州平级(具体可参考清代官制)。按照清朝卖官的明码实价,这个级别在光绪年间是1474两白银,在干隆年间是6820两,最贵的时候就是康熙晚期,一个七品县官就要一万五千两银子,李卫的从五品员外郎就是那个时候(五十六年)买的,按照知县的标准递增,没个两三万两白银是拿不下这个官职的,而且清朝有个更缺德的规定:你买了官但是不一定能当得上(后补),想真正掌权还得花钱(补实缺),而这补缺送礼可能要比买官花的钱更多。

再看看李卫当从五品的官一年的俸禄是多少:八十两!这么计算,李卫要不吃不喝干上二百五十年(按买官最低价格两万两计算)才能“回本”,“千里求官只为财”,要说李卫花两万两银子就是为了给老百姓服务(那五个字不能说),您信吗?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田文镜,那可是“公认的清官”,甚至“穷得连白菜都吃不起”。但事实呢?他的“大学文凭”都是买来的,而且是“名牌大学”国子监的“监生”,不过当时有个比较正大光明的称号,叫“捐监”——专门给有钱没学问的人设立的制度。只有连秀才举人都考不上的人才走“捐监”这条路,因为科场舞弊也是要识字的,而且被抓后要受到严厉处罚,而“捐监”则是花钱免灾并且前途光明:有了国子监的监生身份是可以直接做官的,田文镜买到监生之后就做了副县长(县丞)。

想想吧,明朝的海瑞考到头发白才考了个举人,而且第一份工作就是个没品级(不入流)的县学教谕,远不如人家田文镜直接买了个副县长。其实历朝历代在末期都会出现卖官鬻爵的现象,而且是预示着这个王朝已经日薄西山即将完蛋,只有清朝,卖官鬻爵卖了二百多年,这也就是为什么马戛尔尼看到的“干隆盛世”是“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试想连被后人顶礼膜拜的“清官”都是买来的,国家还能发展吗?老百姓还有活路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