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
中秋的时候,跟朋友互相推荐书目,朋友首推《道林格雷的画像》。“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小说”。怀着好奇和半信半疑,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是本怎样的小说。
在朋友的影响下,我翻开这本书。
你看,影响在生活中可还真是无处不在。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晚上吃饭时,奶奶本没有胃口,听到我一个劲的夸赞并劝诱,她最终还是吃了一点儿。
同样,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因他人及一幅画和一本书的影响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轨迹。最初的道林,心地纯善,单纯无比。有一天,他的好友巴兹尔为他画了一副绝美的画像。经由画像,巴兹尔唤醒了道林的外在自我意识,他被自己的青春和美貌深深迷住了。同时,也就是在这一天,与亨利勋爵的一番长谈唤醒了道林的内在自我意识。他也被亨利勋爵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深迷住了。
后来的故事越来越沉重,灵魂觉醒后的道林将道德付诸一炬。虽然可以永葆风度翩翩与青春容颜,可这外表下包藏着的灵魂却是日益丑陋。像书中说的那样,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而“魔鬼”才不在乎你会不会后悔。自此之后,一味贪图享乐的道林,外在于肉体的灵魂成为邪恶丑陋、不敢示人的画像。
你大概会惋惜或是厌恶他的堕落,可是他或许代表着我们每个人,每个可能堕落的灵魂。我们生活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时时刻刻或直接或间接会受到各色影响。
我们也许会受到巴兹尔似的善良意识的熏陶,也许会受到亨利勋爵这种罪恶思想的侵蚀。请注意,在这里,我已经将影响分成两种不同性质。
道林曾问亨利勋爵说:“你的影响真有那么坏吗?就像巴兹尔所说的那样坏?”
亨利回答说:“世上没有‘好影响’这种东西……所有影响都是不道德的——从科学的角度看,都不道德。”
“因为影响一个人,就是把自己的灵魂给他。他就不会依从自己的天性思考,或让自己天性的激情燃烧。他的美德不真的属于他。他的罪孽,要是有罪孽存在的话,也都是借来的。他成了别人音乐的一个回声,一个并非为他而写的剧本中的演员。”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为到底要不要应不应该对他人施加影响纠结过,也为“影响”的好坏苦苦思索过。
其实,单纯评判影响的好坏并没有实质意义。关键在于隐藏在判断背后所折射的价值观。问题在于,大部分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未成年人正处于形成自己三观的重要阶段,若对其施加影响更需谨慎再谨慎。
王尔德假亨利之口,传达出这样一种价值观:生活的目的就是自我进步,我们来到人世的目的就是要完全释放自己的天性。“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活得充分、彻底,表现出每一种感情,表达出每一种思想,实现每一种梦想——我相信,世界会获得如此新鲜的喜悦的冲动,会因此使我们忘掉中世纪时代的所有弊病,重回希腊的理想——可能是某种比希腊理想更美好、更丰饶的东西。
不得不承认王尔德关于人性的构想是美好的,然而在道林身上验证失败了。因为这一观念的前提是“性善论”,假若真是如此,也即人性本善,那么他就真的可以活的充分彻底吗?这又回到之前论述的“影响”之好坏话题。
至于要不要施加影响的纠结,我想答案已不言而喻。人无法活在真空之中,也即人无法不受他所处的人文、自然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一纠结原本就是个伪命题。
因此,谈论影响好坏的问题,关键应放在谈论受影响人怎么接受处理转化这一影响的问题。
因此,如何发挥影响的正面价值,规避其负面价值,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值得每一个施加影响的人好好探讨。
在这方面,我们的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乃至天下的父母学习并致用于实践当中。
以上是一个老师针对书中“影响”一词所生发的一些感想,虽枉对朋友的“最好”之称,倒也开卷有益且受益颇多,也是这本小说对我产生的影响。同时,非常感谢成长道路上对我施以影响的亲朋师友,也庆幸在这条路上,我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认知体系和行为规范,并有幸成为一个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希望活得温暖坚定、充分彻底、通透明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