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教育生活家

相对离异,缺爱才是对孩子更大的伤害

2017-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徐吟

如果离异在所难免,那么,怎样才能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小呢?

我有个男同事,在孩子两岁时离异。孩子由烟台的父母带大,是城市中的“留守儿童”。

孩子每年寒暑假都会来青岛玩,因为和我女儿年龄相仿,每次我都会邀请她去家里做客,让孩子们一起玩耍。

第一次去时,我专门向父母解释了孩子的情况,怕他们哪句话问错了说错了惹孩子伤心。

但后来的一切说明我真是多虑了。

因为这个孩子性格开朗乐观,待人礼貌大方,完全看不出父母离异引起的性格内向敏感等伤害。

相反,她就是个开心果,高兴地哼着小曲儿,讲她家人的糗事,大口的吃着肉,顺便点评一下我的手艺。

全程气氛嗨到爆。

虽然父母离异,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有亲属都倾注了巨大的爱。

爷爷奶奶都是知识分子,对孩子的教育紧跟时代潮流,经常听见爸爸打电话和父母沟通教育情况。

姑姑是个土豪级全职太太,家中有个大他一岁的哥哥,待她视如己出。兄妹俩所有节假日、周末都被姑姑安排了各种玩儿,连出国游也带上她一起长见识。爸爸就更不用说了,下班时间各种电话粥煲的我们听了都嫌腻。

孩子的姥姥姥爷因为自己女儿主动离婚而深感愧疚,想看孩子又觉得不好意思。因此每年孩子来青岛与父亲团聚时,全家出动,从外地赶来看孩子。

当然这些并不是大张旗鼓说给我们听的。但是,每到那个时候,孩子提前几天就会很兴奋、期待,偷偷的把她的小秘密告诉我们,很快就人尽皆知了。

于是,过几天就看到浩浩荡荡七八口人,孩子脸上乐开了花,要不就是牵着姥姥姥爷的手,要不就骑在舅舅脖子上,要不就在和哥哥嬉笑打闹,一看就是全家的宠儿。

这样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想不开朗都很难。

无独有偶,我们部门有个女同事,也是离异,有一个年龄相差不大的女儿。

因为她独自抚养,所以接触的机会就多一些,但是大部分人不太愿意,也不太敢和她女儿接触,小孩子脑子转的飞快,非常机灵,但又过分敏感,别人一句无心的话听在她的耳朵里都要思量半天。

一开始孩子们都在一起玩,但几次之后就逐渐和别的孩子疏远了。小孩子们都是很聪明的,虽然说不出问题所在,但都不愿意和她一起。久而久之,性格更加孤僻。

我们对她都是爱而远之。

和她妈妈共事久了,我逐渐看出了缘由。

她自身对孩子就不是很上心,上小学的孩子由于放学早,每天送托管班,这本无可厚非,但同事下了班,就算无所事事的在办公室玩上一晚上手机也不愿早点去接孩子回家。

还专门找了个管晚饭的托管班,自己则是靠外卖解决。

我带两个孩子,下了班就飞奔回家,常觉得亲密时间怎么都不够用,还曾问她为什么不下了班就把孩子接回来,一人写作业,一人做饭,然后两个人一起吃饭,多么温馨。

她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做饭一般,孩子在托管班吃的挺好,学习也一块儿抓了,多值!

很多事情,在每个人心中,自有评判标准。

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在哪里学习、吃饭,感受到的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事家也在外地,平时一个人带着孩子,但说不上有多么辛苦。

孩子爸爸不太靠谱,基本上没有来往。孩子小时由爷爷奶奶抚养,感情还是不错的。爷爷两年前去世后,奶奶感情无处寄托,就央求妈妈每个周六送孩子过去呆一天。妈妈也大度地答应了。但她都是把孩子送去,自己回来,周日再去接。

这样算来,孩子在母亲身边的时间也就寥寥无几了。

离异家庭的孩子,本身感受到的爱已不是那么完整了,而仅在身边的母亲,却连最基本的陪伴都吝于给予,可想而知,孩子幼小的心灵是在承受多大的伤害啊!

离异并不是对孩子造成的最大伤害,缺爱才是。

即使父母离异,在所有亲人的关爱中长大的孩子一样可以养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

即使父母双全,若形同虚设,给予孩子的关爱不足,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会大打折扣。

何况,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伤害已经构成,要想弥补,更需要用充足的爱把生命填满,让原有的伤害无处可遁,新的伤害无缝可入。

愿每个孩子,终其一生,心灵的土壤,都充满爱的滋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