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私塾读书

用了这个高效工作方法,治愈了我多年的拖延症

2018-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载生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曾设计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棉花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能控制自己“延迟享乐”的孩子在学习上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虽然,后续研究表明,自控力与个人取得的成就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提高自控力对提高工作效率有显著帮助。

我到底怎么了?

望而生畏的工作

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我会感到复杂困难,望而生畏。人本能地会逃避困难,“等一下再做”成为我拖延的借口。虽然拖延可以让我苟且偷安,但那堆积如山的工作,已从“小山”变成了“大山”。

外界的诱惑和干扰

对手机的依赖使我无法专心工作,时不时想打开手机刷微博朋友圈,手机仿佛有一股魔力,不停地索取我的精力。除此以外,在办公室里的同事总会有事情需要我帮助,好不容易专心工作又被打断。这些诱惑和干扰不停地打断我的工作状态,把整块时间分割成无数的碎片。

步步紧逼的期限

我习惯提前制定当天的工作计划,开始工作后发现事情是如此复杂,结果越做越久,脑中开始产生各种杂念,令我难以集中精神。一天下来,计划做的事情没做成,面对步步紧逼的期限,变得抗拒和焦虑。

我开始把这一切都归咎于拖延症,经过认真地反省后,我发现自控失败才是症结所在。

一个让我提高自控力的方法

找到了原因就得想办法解决,我翻遍各种书籍,终于找到帮我做自我管理,排除周围的干扰的方法---番茄工作法。

你只需要准备一个计时器,一支笔,三张纸,三张纸用途如下:

“活动清单”表格:列出你最近需要进行的事项,不用考虑重要性和优先级,划掉已完成的事项,增加新的事项。

“今日待办”表格:填写日期,从“活动清单”表格选择计划在今天进行的事项,填写进表格的事项必须在今天内完成,划掉已完成的事项,表格需要每天换新的。

“记录”表格:结束工作后,记录每项工作所需的番茄时间数、番茄时间中断的原因,以便对流程进行改进。

番茄工作法操作起来很简单,从计划的待办事项“活动清单”表格,选出今天要完成的事项填入“今日待办”表格中。接着开始计时,在一个番茄时间(25分钟)内专注这项工作当25分钟闹铃响起,停下手上的工作休息5分钟,每工作四个番茄时间,休息15分钟。


一个番茄时间为25分钟,不可分割,万一在这个番茄时间内中断了手上的工作,忍不住刷了会微博,则这个番茄时间必须作废,在“今日待办”表格中的对应事项打叉“×”,并记录中断原因,重新开始计时。完成一个番茄时间后,在“今日待办”表格中的对应事项打勾“✔”,划掉已完成的事项。

完成一天的工作,整理好“记录”表格,分析每天工作的完成情况和所需的番茄钟数,问问自己有没有完成今天计划的工作。我还可以分析中断次数和原因,从中找出改进工作流程的思路,调整自己的工作。


番茄工作法是怎样帮助我的

克服畏难情绪

不要考虑工作有多繁重和复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只需根据“活动清单”,挑选重要的工作,打开计时器,承诺花25分钟尽可能努力做好当前的工作,不用害怕工作是否完成,至少在这一刻我已经尽力了。当闹铃响起,我可以奖励自己小憩一会,其实专心工作25分钟也没多难。

避免干扰中断

刚开始使用番茄工作法时,我偶尔会抵受不住诱惑去玩手机,每次中断我都会记录原因,重新开始计时。下次当我又想去玩手机时,看着前面的中断记录,我会告诉自己不能再分心了,保持专注的工作状态。而且我会逐渐调整自己的工作流程,避免在劳累易分心的时段和同事经常打扰的时段开始番茄工作法。

合理安排计划

每天根据待办事项的重要性和优先级安排工作,通过记录自己每天完成的番茄钟数,预估工作量,这样可以根据各项工作的重要性、优先级和工作量,灵活合理地安排第二天的工作计划,避免计划和进度不同步的问题,再也不用为了工作完成期限焦头烂额。

番茄工作法是一个提高自控力的方法,通过训练自控能力,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让你摆脱拖延症,做一个高效工作的行动派。


人生也需要一个番茄钟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离当初定下的目标越来越远,越来越感到焦虑彷徨。其实人生也需要一个番茄钟,扭动计时器,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也许不一定成功,但至少我努力了。

参考文献:[瑞典] 诺特伯格 (Staffan Noteberg). 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