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用眼睛看字那不叫读书,如何让阅读触及灵魂
《深阅读》斋藤孝 著
娱乐重要,直达深处的知识更重要
作者斋藤孝,196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等。
思维速度需要加快
在当今社会中,思维速度够快的年轻人才能够不被淘汰,曾经只要身强力壮就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但是现在却行不通了,有体力更要有脑子,能够妥善对应压力才是现代人的必备技能。
网上浏览信息虽然可以很多,但是深度却不够,只有加深个人的思考程度才能够充分吸收各种繁杂的信息,阅读是一个可以在独处空间内最能提高思考深度的方式,不受外界打扰,读书是一种与心灵深层交流的方式。
读书能够最快让心灵追求富足,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却又严重匮乏的时代,由于网络发达,大量的资讯涌入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只能够做一个盲目浏览的看客,无法将其中有用的信息学以致用,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公众号还有微博以及各种网站的文章,但是却没有深度思考。
看过就忘,娱乐固然重要,但是直达心灵深处的知识更重要。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却又匮乏的年代。
想要弥补精神的荒芜,还是要靠读书。
读书的三个目的
首先就是有目标的读书,比如说上学读书,或者是为了考试而读书。
其次是为了自己愉快而读书,比如看杂志或者是看小说。
最高层次的阅读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见识,让精神层次更高,增加思维深度。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不同的感受,抱着目的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能够有充实自己的快乐,而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可以忘记自我,遨游在虚拟的世界中,通过主角的遭遇产生共鸣,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通过读书可以让我们进行自省,因为当旁人指出我们不足的时候,多少都会因为面子而否认,可是经过思考之后的醒悟却不会觉得害羞。
独处是读书的良机
阅读最好的时机就是自己一人独处的时候,与其无所事事的打一局游戏,不如试着读一会书。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怀着孤独感和缺失感,而这正是我们读书的契机。
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如同给自己打了一针安定剂。
充分体会精神的享受,读书是与作者交流的最好机会,越是有名的作者,他们的思想就越热烈,这些精神的岩浆汇集成册,变成书籍。
一本书能够打开一个未知的领域大门,从浅显入门的书籍开始,进入更深一步的专业领域,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人的一生之中,空白的领域太多,读书是填补空白的最好工具。
读书并不需要上来就读大部头的经典作品,可以从短篇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作者开始,逐渐增加深度,如果是小说改编的电影,可以先阅读一下原著,看电影的时候会更有乐趣。
想要写作能力提升,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文化素养需要培养,在作者看来,每一位文学大师背后的阅读量都很惊人,所以如果没有读过上千本书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写书了,阅读根基浅的网络红人,写出来的书虽然有商业利润,但是对于读者来说就是误人子弟,浪费时间和金钱。
一切还是要根植于阅读之上,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读的多了自然就能够有属于自己的洞察力和审视作品的能力。
经验的累积会成为发现问题的一大动力。
书籍是写书人智慧和知识的浓缩,想要深层阅读就要学会自问自答,这样书籍里的知识才能够被自己吸收,在深层阅读上作者一再强调纸质书的重要性,买了纸书放在书架上不仅方便翻看,而且可以做标记写注解,将自己阅读的想法记在上面,再次看的时候能够对当时的想法有了解。
而且纸质书摆在面前会自带气场,让人感觉到知识的重量和压迫感,电子书和借来的书虽然省地方省事,但是感觉不会比只属于自己的书籍亲切。对自己有用的书籍就像朋友,要时不时与他们交流,再次翻看。
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叔本华
在读书的时候融入自己的经验,带入作者视角思考问题,巩固书中知识,“输出”是最好的方式,可以写书评,给别人推荐等等,用自己的话叙述书中印象深刻的知识点,都是有效的增强记忆的方式,和同好多交流也能打磨自己的阅读视角,得到鼓励之后更会加强阅读的动力。
这本书从读书的好处讲到如何阅读,有理论也有实际操作方式,如果不知道读书要从哪里开始,或者是不知道如何深层阅读的话,可以看看这本书,不是那种很枯燥的列举出一二三四步骤的阅读方法书籍,从理论过渡到方法用词中肯,没有说教,书很薄但却能收获很多。
阅读力量若能触及年轻人的灵魂,时代的面貌就会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