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三口之家
在我的童年时期,其实一家三人在一起的回忆并不十分多,并且也都是断断续续不完整的记忆片段,不知道是那时候年纪太小大脑的记忆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还是因为那段时期的记忆在我的潜意识里其实并不快乐所以大脑选择忘掉部分。但是到现在那些年那些不完整的记忆片段确实我最为宝贵的一段记忆,我把她藏在心底的心底,但是偶尔放空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想起来,然后一段段的慢慢想慢慢回忆,这样就又好像把那些年的日子又过了一遍一样,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像是一种自己和自己玩的游戏,有时候会开心的笑起来,但有时候也会想到失控流眼泪,但我仍然乐此不疲。每这样回忆一次,就好像和记忆里那一个活在八岁之前的有些内向有些羞怯的小女孩面对面,四目相对,没有一句对话,但眼睛里脑子里画面飞速的闪过。细细密密的回忆像棉絮一样,掺了泪水之后湿哒哒沉甸甸,搅不开拨不动。太依赖回忆的后果就是当记忆中的人在多年以后重新出现在你的生活里的时候,你总觉得有一种陌生感,他的头发跟小时候骑在他肩膀上时摸到的感觉不一样了,他的气息跟原来那个拥抱时感受到的也不一样,他说话时嘴角的弧度也有那么一些细微的差别了,甚至是当“爸爸”这个字眼从自己嘴里发出来的时候,跟小时候屁颠屁颠跟在他身后不厌其烦的唤的那个“爸爸”也不一样了,小时候不明白,只是琢磨着这些大大小小的不一样,还是做着他的乖乖的小小女儿,不过问不埋怨不哭不撒娇不生气。长大之后恍然明白,父女之间那一堵莫名的透明的墙原因只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缺席,在最需要他的陪伴的那些时刻他却在遥远的你摸不着也听不到的地方,杳无音讯。他一直在努力回归,试图更多的参与进我的生活,我甚至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他的言行举止中透露着的一股歉疚,他总是尽量满足我的所有要求,从来不对我说的持反对意见,若是我言语中透露出一丝丝愠怒,他便手足无措无法掩饰不安,我相信这些都是出于他对我的爱。你看,这样的一位父亲,让我如何恨得起来,哪怕他有太多的不应该。我不埋怨也不使坏,但是也不代表我就能像正常家庭中女儿如同父亲的小情人一样和他相处,一直到现在,我都还没办法跟他自如的独处。有时候也会羡慕身边有些朋友那些跟爸爸亲昵的互动,但也只是羡慕一下下,换到自己身上,就算甚至是跟父亲撒个娇都是一件完全做不到也做不来的事。这让我想起刚开始试图接纳他重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的那头几年,紧张局促的坐在他和那位阿姨的家中,还有一个小一岁的男孩自由自在的前前后后唤着“爸爸,爸爸”,我捏着衣角陷在沙发里,嘴唇奋力的也想张开大声的发出那两个音节,但是却那么难那么难,难道好像那是世界上两个最难发出的字眼,使劲全身的力气也做不到。我想是嫉妒,更有一种没有立场的局促不安,但明明我才是他唯一的亲生孩子。
很多很多年之后,我已经从大学毕业并且计划着出国读研究生课程,当我和妈妈还有爸爸三人站在电梯里狭小的空间里,等待着到达二十几层的某个办公室去办理需要双方父母出席的手续时,我才突然一下子意识到,这竟然是这么多年以后我们三人又处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时刻。我一下子恍然大悟,本来是一脸轻松的表情,但却在发现这个不知是让人高兴还是难过的事实之后,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表情才适合这样的场景。
以前三个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天天争执不断,互相拉扯着将每个人之间的距离拉得远远地,各自也看着不同的方向。此时此刻,三个人分别在三个天南海北的地方,父亲在南半球隔着一个季节的澳洲,母亲在遥远的故乡长沙,而我在大陆另一端隔着海洋的英国,跟父亲母亲的联系也只能依靠着先进的通讯技术,从小小屏幕上一个一个的文字里揣摩对方的心情想法,但是就在这些时刻,我却感受到了与他们之间从未有过的贴近,尤其是与父亲。想起来当时父亲陪我首次踏上这一片土地,并且待了近一个礼拜才离开,想想那几天我们朝夕相处的时光也许比过去一年的相处时间加起来都长,临走的时候,我更是破天荒的被父亲搂在怀里哭了,印象中这样的事情是头一回。现在想起来那几天我还总是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同爸爸发脾气发牢骚,爸爸一向对我从不发怒,从来都是顺着我,不管什么事情我与他有分歧了,他只觉得是他自己做得不对,现在想想已过半百的父亲,当时有些委屈的着急解释的样子,实在是后悔又有愧。于是非得同他道了歉才稍微心安理得。发过去一段长长的文字,过了许久爸爸才回了一个简单的谢谢。话不多,但是我觉得他今晚的睡眠应该会很好吧,就如同我现在的心情,安心并且愉悦。这些小小的瞬间也许在寻常人看来并没什么,但对我来说分量却很重。以前不懂事,只是性格里的乖顺怯懦让我一直很听父母的话,从来都是按照他们的规矩来,不给他们添麻烦。但是现在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懂得他们的难处,我发现自己开始自发的体谅他们的难处。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们两个人都能自在开心,有自己的生活,没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