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我们爱成长生涯规划

【深度好文】只有1%的人能看明白:你的阶层固化,就在日复一日“看

2019-01-10  本文已影响16人  胡浩讲管理

作为人,始终是有高低排列的,这是社会现实。

每个人对“做人的层次”理解不一,何所谓高层次,何所谓低层次?

是社会地位?还是财富资产?还是学历文凭?

不管你对阶层的定义用何等标准,总是可以分出个高中低的。

今天老胡所讲的“阶层固化”,并非阶级主义,并非指财富的优劣或地位的高低,而是做人的层次。

我很想告诉大家,达尔文的《进化论》并非只是告诉你,猴子可以进化为人。而是让我们懂得,物种都会进化,并非你已经为人,就达到了最终状态,我们存在的主题之一就是不断地让自己进化,这包括你的知识、眼界、言谈举止、思想格局等等。

阶层固化,就是停止了自我进化。

对于高层次的人,固化是一种稳定,但他们还在努力突破。

对于低层次的人,固化就是一种难以挣脱的枷锁,并非别人阻碍你跳离当下,而是你自己已经适应和享受,不愿去重新开始面对新的不确定。

我们处在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一切都是那么容易去“看见”。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见埋头看手机的人,据说患颈椎病的年龄构成正在快速年轻化。

的确,海量的信息以各种形式展现在我们的周围,获取信息正前所未有地体现出方便性、快捷性、高信息量以及互动性... ...

但你有没有想过,你所看见的,构成了你知识体系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化应用,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往往是被推送的,当无意识下,每时每刻看到这些信息,就构成了你所面临的知识环境。

是否思考过,这样的知识环境是帮助你进化,还是原地不动,甚至退化呢?

老胡做过一个尝试,在手机浏览器里,点开一些推送的内容,例如娱乐节目、抖音搞怪、笑话段子、地震海啸、军事爱好、路怒症等,只要你看过一次,第二天打开浏览器,你就会被这些类别的推送淹没。

也许你觉得方便,的确,智能化的推送可以根据我们的兴趣来提供内容,不需要搜索就能轻易获得。

可是,当你沉迷其中的时候,是让自己进化了,还是固化甚至退化呢?

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点:

1.  自嗨

你以为你的世界就是当下的样子,别人也是如此,你看到的听到的,别人也是同样的信息。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

当你刷抖音的时候,还有很多基础更好,目前更领先你的人,难道他们也在刷抖音吗?

推送,是为了满足你的当下,嗨了,但会让你潜意识里认为,这就是我的世界,它们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

你现在的层次,决定了你获得的信息推送,看的越多,推送越多,这就仿佛一个循环,陷入其中的人很难跳出来,还在感慨信息化社会的好处,多么人性化的推送啊。

但你可曾想过,不同层次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因此,有人越看越好,有人却越看越差,每天浏览的越多,反而越发没有提高。

最可怕的是,有些人的知识,都来自于朋友圈、头条、抖音等,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你的进化被别人主导了。

西方有个“奶头乐”理论,虽然有点危言耸听,老胡认为不可能是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刻意布置,但很多人自己选择了“奶头乐”的生活方式,因此阶层固化。

阶层固化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在最底层。

2. 碎片化

胡言非语的群里有人问:“我每天都听读书栏目,每天也听大咖讲道理,怎么一年下来花了不少钱,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在公司里还是最底层,难道学习改变命运是假的吗?”

对于这个问题,老胡只能说,你的学习方向偏差了,被光环所误导,成为了人家的顾客,而非知识分享的对象。

互联网化,让我们的知识获取渠道发生了变化,本来是更加便捷,但却形成了对速成学习和碎片化知识的依赖。

万事有度娘,或者问知乎,听听媒体大咖讲讲大小趋势,便自我麻醉地认为自己学习了。虽然看的多了,但你并没有成为一个爱读书和思考的人,只是选择了更简单更功利的方式。

这样的看见,让你获取的信息多了,却没有有效组合,无法让你进化。

3. 群体认同

老胡写过一篇文章《你需要一场深度学习》,指出学习需要有意识,有明确的目标,从而去寻找适合的知识来源进行学习。

由于一些娱乐大咖介入知识经济领域,的确让更多的人有了学习的兴趣,也促使了线上更多课程和分享的出现。

但兴趣并不等同于学习的行为,听得有道理的共鸣也不等于知识的转化。

经过一年、两年、三四年这样娱乐式的学习后,很多人发现自己并没有提高,反而多了一些对现实的抱怨。因此对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质疑,这样真的能改变职场发展,能提升能力吗?为什么很多企业反而在采购专业的课程呢?

一点疑问,其实是对现实方法的优化,对学习对象选择的重新思考。

可立刻就有一群人跳出来,高举着“学习总比不学的好”的大旗进行反驳。

还有人举一个例子,说“希望看跨年演讲的人以后比看跨年晚会的人多”。

这句话引起了很多跳起来的人群认同。

但老胡不这么看,当你如此比较的时候,你就已经在跟传统娱乐PK了,因为本质上就是娱乐节目。

人需要学习,也需要娱乐。

学习有必要去和娱乐比吗?

该看晚会就看,该学习,就好好去学。

如果你用娱乐的心态来学习,如果你因为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很有兴趣而学习,那只能说跟孩子一样,因为兴趣领进门,但不可能永远靠兴趣来判断好不好听,好不好看,该不该学。

没有一个领域的学习,要学好,是通过一直快乐和娱乐方式来做到的!

没有一个人的成长,要发展,是靠与别人的共鸣来支撑的!

更没有一个人的成熟,是靠对别人所讲的认同,便以为自己同样如此来实现的。

记住一句话:“学海无涯苦作舟”。

当你总是点头,总是内心被戳中的时候,要反思,自己真的“得到”了吗?

群体效应,是个双刃剑,能用共同的氛围鼓励你前行,同样也是一种约束,让你无法独立做出判断。

这个问题,要看你自己,因为最终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

上面的文字是老胡见到现今很多人学习的方式,有感而发。

相信多数人是希望通过“看见”来提高自己的,那如何不要陷入“看了,学了,努力了,却始终跳不出阶层固化”的怪圈呢?

老胡建议以下三点对策:

01. 梳理目标和路径

设定目标,获得朝目标出发的路径和对应的能力体系,从而能主动的判断和选择知识,这样互联网时代,速成和碎片化就变成可以被你利用的。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毕竟想追求的职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那就给自己设定个主题,再加上几个兴趣点吧。

有主菜,也有点心,这样才好,学习上同样如此。

02. 寻找标杆

人没有标杆,就会觉得自己挺OK的。

标杆可以选择很多方面,例如价值观、精神、思维方式、经验和技巧,等等。

只有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放眼望去,才会发现要做的还很多。

找标杆,就是找到一个对自己有感染力的对象,他的很多方面吸引你也想去达到。

但不是只看到他的光环,而是要去研究,研究他怎么做到的?然后自己能怎么借鉴?再去实践,纠偏,这样一个PDCA的过程。

老胡读研究生时期曾经设立过一个标杆,是一位大学教授,叫做涂平。

因为看过一本原版英文的《市场研究》,觉得国内绝大多数的翻译版本都不够好。后来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市场营销研究方法与应用》,作者北京大学涂平,翻开看了一下,觉得讲述的风格与国内大多数书籍有较大的差异,专业度非常高,案例的真实感与借鉴性非常强。

了解之下,才知道涂平教授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毕业,当时老胡就来了兴趣,把英文版书籍和涂教授的书对比看了一个多月,想看看他是怎么塑造风格的,看待营销数据的角度和深度为什么比国内大多数学者要更有意义。

为了研究标杆的思考,老胡手写记录的专业词汇和数据表,也基本攒在一起成了一本书。

快二十年了,这段经历仍然带给我很深的感受,让我沉下心,系统、深度地进行了很长一段学习,远远超过听几个新颖案例,看几个概念的学习方式。

03. 有意识学习与刻意搜索

必须要去掉几个毛病:盲目学习、被推荐学习、追风式学习以及谈资式学习。

有的人,挺踏实的,学的很多,坚信学习改变命运,但始终没有专业度,这是犯了“盲目”的错误;

有的人,学习,不过是被各种广告、朋友圈等所推荐而去学习的;

有的人,因为觉得追风有面子,周围的人都学XX,那我不学岂不是掉价了?

有的人,学习不是用来成为生产力,对自己、家人和社会产生价值,而是有一些谈资,人前展示,这种学习必然是追热点、背概念和讲故事。

真正的学习,需要有意识学习和刻意搜索。

每天我们都生活在无数无尽的“推送”中,这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爆炸带来的必然结果。

要想提高,要想争取提升到更高的阶层,你需要做好两点:

第一点,有意识学习

这是指六个方面:

1.很清楚知道自己处在什么阶段,需要补充什么知识;

2.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学;

3.知道学习了后能应用到哪里去;

4.知道能带给自己什么结果;

5.知道自己要付出什么样的精力和时间,以及成本;

6.知道自己下一阶段要面临什么要求;

第二点,  刻意搜索

应对推送,并逃离“阶层固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刻意搜索。

互联网没有给你定制职业发展路径及相应的素养体系,它只能给你当下的“满足感”,因此,你如果深陷其中,就会看到的一切都是过去和现在的自己,并不能指导你成为更好的未来,这就是“阶层固化”。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刻意搜索来利用互联网化的生活。

之前我们讲了“设定标杆”,要刻意地去寻找如果自己要提升,那更上一个阶层的人都在学习什么,在做什么?

你应该刻意地去观察,层次更高的人,他们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资源、学习的习惯是什么样的?

毕竟,“屁股决定大脑”这句话被误读了很多年,更真实的是,你的大脑没有到一定层次,是很难把屁股坐到那里去的。

只要你是一个有努力向前想法,不愿意沉溺在当下阶层的朋友,请跳出框框外思考,自己每天所“看见”的,带来提升了吗?

如果回答是否定,那就请用上老胡建议的三点对策。

文章这么精彩,还不赶快关注胡言非语,查看更多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