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为开”——第三届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隆重开幕
2018年11月17日上午十点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山东印社联合主办,荣宝京行艺术馆承办的“金石为开”——第三届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在荣宝京行艺术馆隆重开幕。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骆芃芃,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印社社长范正红,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王瑞,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靖、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谢长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创作部主任尹海龙、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理论部主任冯宝麟、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廖谨、济南荣宝京行艺术馆馆长刘明以及其骆芃芃导师的30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还有来自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学生400余人。
© 金石为开|山东省书协副主席王瑞主持开幕式 © 金石为开|山东省书协副主席、山东印社社长、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范正红致辞 © 金石为开|中国篆刻艺术院篆刻艺术博士李立山代表学生发言 © 金石为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骆芃芃致辞 © 金石为开|领导嘉宾及参展作者合影之后,骆芃芃院长发表讲话。骆芃芃院长在讲话中说:“山东是儒学的发祥地,这里的伟大哲人,他们的思想、几乎涵盖了我们举办师生展的所有愿望和目的。“教学相长”,这是孔子的教育理念。作为学生,就是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作为老师,就是要不断地教授文化、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补给学养,在教学中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和知识。”
中国篆刻艺术院创立于2006年,隶属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是目前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以研究和创作篆刻艺术为主旨的国家级院体机构。2007年中国篆刻艺术院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指导和支持下在研究生院开设了中国第一个篆刻艺术硕士研究生教学点,又于2015年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篆刻艺术博士点。篆刻艺术的硕士和博士点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篆刻艺术的独立学科建设了起来。从此,中国有了一批又一批的篆刻艺术硕士和博士。中国篆刻艺术独立学科的建设不仅完善了篆刻艺术的传承体系而且在中国篆刻艺术教学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骆芃芃院长在讲话中说:把篆刻艺术学科越办越兴旺,越办越好,这是我们年年举办师生的最为重要的期许。
参加本次展览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独立学科建设的“篆刻艺术的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研究生,是这个学科的累累硕果。这些学生虽然还不够多,但都是中国篆刻艺术学科发展的“星星之火”。他们是:吴义达、曲学朋、李立山、肖春光、殷玉刚、刘雅婧、尹军、蒋明、孙长铭、刘宝民、冯强、李婧、鹿秋珺、刘美汝、康颖、曹锋、廖文奇、赵文晓、周传印、王兴、金鑫、聂国娇、董子涵、彭勃欣、徐如昌、苏军、韩昊、王盛贞、程振国、魏波等30位。
2016年6月在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在日本京都王子美术馆曾举行了第一届师生展并与日本随风会共同展出和进行学术交流; 2017年8月在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展览馆举办第二届师生展,展览取得了良好的效应和影响。与上次展览有所不同的是本届展览参加的学生人数增多了,特邀作者增多了,学生们的作品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尹海龙、艺如乐图、冯宝麟、朱培尔、谷松章、范正红、赵熊、洪亮、郭强、戴武等著名篆刻家都提供了书法作品。展览还特别邀请了当地的著名篆刻书法家顾亚龙、王瑞、陈靖、苏剑君、孟鸿声、谢长伟、蒯宪等7位作者的作品。
本次展览的作品分篆刻和书法以及篆刻原石三部分。共有作品110件。在主题创作上,以书写和镌刻新时代”的内容为主。这样的创作,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同时也是篆刻艺术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一种创作实践。此外,为了更好的展示展览效果,骆芃芃院长特别为本次展览的印屏进行了统一设计:以传统信札的形式结合印章放大样作为印屏。这样的设计增加了作品的书卷气和形式美感。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金石为开”——第三届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作品展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创作部主任尹海龙和理论部主任冯宝麟共同主持。与会专家有范正红、王瑞、陈靖、孙宏伟和参展及各大院校的学生,就关于当前篆刻艺术独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以及“双扎根”—访碑问帖系列活动对篆刻艺术教学的意义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大家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研讨会上,大家对本次参展作品的水平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许 。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对于中国篆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中国篆刻艺术的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据悉,展览到2018年12月6日结束。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2018年11月17日
骆芃芃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广西艺术学院书法与篆刻方向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教授。曾获“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及参加国内外大型篆刻书法展览。多次出访国外讲学并参加艺术交流活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捷克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收藏。编著、主编和编辑书籍170余部,发表论文多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金石为开:第三届骆芃芃师生篆刻书法艺术展”序
“金石为开”师生展已举办了两届,这次是第三届。第一届是在日本举办的,第二届是在吉林举办的,这次我们来到了山东。山东是儒学的发祥地,这里的伟大哲人,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言论几乎涵盖了我们举办师生展的所有愿望和目的。
“教学相长”,这是孔子的教育理念。作为学生,就是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作为老师,就是要不断地教授文化、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补给学养,在教学中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和知识。
举办展览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年年举办的方式,促进学生们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并且可以很好地记录学生们成长的过程。
引进竞争机制也是举办展览的目的。大家相互比较,在学术和艺术上相互竞争,形成一种自觉的督促势态,有益于学生们的不断精进。
“与时俱进”,这也是举办师生展的重要任务与责任。无论我们生在哪个时代,都要跟随时代的潮流,都要学习和顺应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学习艺术的要用符合时代审美取向的创作去反映和回馈社会,反映人民的需要,反映人民的所思所想⋯⋯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如今我们赶上了新时代,就要以新时代的精神面貌为主题,多创作与时俱进的好作品。
《世说新语》中说“入古出新”,这是老生常谈的内容,但是说者易,行者难。首先是“入古”,怎么“入”?“入”到什么程度?这不仅仅是个人修习的问题,还是一个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和保护的问题;“出新”,如何“出”才算得上不是邪门歪道?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强作风头?这不仅仅是个人创作风格独特性的问题,还是一个如何发展、创新文化艺术的问题。如今,党和国家号召我们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要持有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精神,这就引进了创新机制。举办师生展就是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都要有创新的佳作,都要对自己有所突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语出《诗经·小雅》。第一届在日本举办的师生展走出了国门,我们邀请了日本的青年学子参加。站在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平台,我们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文化自觉,同时也找到了差距。第二届展览我们走出了北京,以站在全国范围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的作品,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特点,感受到了师生展的特色,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今天,我们选择了全国的书法篆刻大省山东,就是要向山东的艺术家学习,思考山东为什么是书法篆刻的大省?我们同样是来寻找差距的。
经过两届师生展,我们感到学生们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同学们的作品中,我们明显地看到了这一点,当然仍然存在不少不足。同学们的艺术水平长进了,成熟了,非常可喜。这一届参加的学生比前两届增加了,同学们的热情也高涨了许多。好在每一届我们都邀请了当地资深的艺术家展出大作,垂范后学,非常感谢这些艺术家的“友情出场”!非常感谢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山东印社、山东济南荣宝斋对展览的大力支持!
自2007年始,中国篆刻艺术院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指导和支持下,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设立了篆刻艺术的独立学科,招收了中国第一批篆刻艺术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杰出的篆刻艺术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天参加展览的绝大多数是毕业或就读于中国篆刻艺术独立学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我们坚信中国篆刻艺术的独立学科一定会越办越兴旺,越办越精专。这是我们年年举办师生展最重要的期许。
骆芃芃
2018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