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认识你自己每天写1000字书后感

灵魂与意识 —— 探索内心深处

2015-12-02  本文已影响1890人  AllenZ

刚读完《赛斯说:灵魂的永生》便马不停蹄的过来写这篇读书笔记,因为早在读这本书的第一章时就已经决定做这件事。这本书内容多且极其深奥,我想在写这篇笔记的同时再把这本7888 Kindle页的书读上第二遍,以咀嚼和消化这本书。

“赛斯资料是一系列的形而上学著作,由美国灵媒珍·罗伯兹从1963年开始口述给其丈夫,直至她于1984年逝世为止。赛斯资料据称是由一个叫做赛斯、不再轮回的存在传达给罗伯兹的。罗伯兹表示,赛斯借用她的身体,然后借由她的身体说话。赛斯资料被认为是新纪元哲学的基石,在新纪元运动圈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了《奇迹课程》之外最具影响力的通灵作品。哲学教授Jon Klimo在其书中表示,赛斯资料能将通灵的概念带入广大的公众阅听之中。” —— 维基百科

这个介绍肯定会让无数人看完以后嗤之以鼻,因为充满了一些迷信字眼,像“灵媒”,“通灵”,“轮回”。我自己之前也属于这一大波人当中的一个,我想这是因为我们成长的环境导致的。我们从小接受科学和唯物主义教育,思维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认为科学就是事实,而佛教等其它一切包含唯心成分的世界观都被打上迷信的标签。但事实是,我们目前连心的本质都没有搞清楚,就盲目的批判唯心论,这或许只是一种愚人自欺罢了。著名量子假设实验“薛定谔的猫”,就在挑战着传统的唯物世界观。在量子和心理学领域,科学和“宗教”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就像杨振宁说的“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

我之所以会接触到这一类书籍还是跟自己的经历有关。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很“物质”的人,就想在世俗中打拼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一路走进INSEAD读MBA。但我的所有的成就并没有让我觉得自信和开心,而是让我感到越来越迷失,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强烈的自我发展意愿驱使下,我不停的读书、观察和反思,开始接触一系列心灵书籍,像《少有人走过的路》、《当下的力量》、《遇见未知的自己》等。这些书都不约而同指向一个方向,即认识自己,活在当下,臣服于内心深处的强大力量。于是我开始对这股力量非常之好奇,又看了非常多相关的书,中国的外国的。看得越多,我越发现有一条通往自心的门我还没有打开,而很多书都讲到冥想和顿悟是一条探索自心的道路。

于是我开始练习冥想并进步神速,身体和心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MBA读到一半,突然意识到我旧有思维的狭隘,因为它已经没有办法解释我身上发生的很多现象,比如为什么体内有一股力量在搅动,而且似乎自己有能力用意识左右它;再比如深度冥想带来的感官消失体验和巨大的宁静;再比如看到人身边的光环(能看到最里一层白色的,有兴趣可以看《气场的秘密》)。这些新的现象让我很迷惑,于是开始大量的接触精神事界观(Spiritual reality),包括瑜伽、道、佛等等。对这些原本完全不信的东西,我开始产生巨大的共鸣,几乎可以一天看完四本书,并为之振奋,潜意识里知道这才是我要的知识。

精神领域在美国已经很发达,但中文的书仍旧很少。于是读了一串英文书,包括最近在读的这本《Seth Speaks: the Eternal Validity of The Soul》。这本书的后记中赛斯提到,此书适合的读者是那些思维上准备好的人,我想我肯定是其中一个吧。

这本书的特点是不讲神话故事,用科学的语言来讲述灵魂和意识的实质,引导人们向内探索,认识自己灵魂的实质。其中很多观点能在佛教和基督教当中找到一些踪影,但宗教经人反复篡改,已经丢失了原本的深邃内容,更多的变成了迷信。

闲扯了一堆背景,开始进入正题:

(一)你不只是你的身体和思维

大部分人一辈子对自我的认知停留在思维和身体上,觉得自己等于自己的相貌、智商、成就等,所以人很害怕衰老和死亡。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你的身体和思维之上有更高维度的意识,或是人们常说的灵魂、真我、大我。

大多数人通常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我们的自我认知被局限于我们的物理感官,于是我们的理性思维只认同我们的身体,那个能看电视,能做饭,能上班的“我”。

但每个人都具备多维属性,不仅仅是身体这么简单。真正的“我”是像一个洋葱一样,有一层接一层的属性。由同一个源头产生,而肉体只是其中最低的一层维度。(从Google上搜了张图,大概帮助理解一下人的多维属性。)

洋葱?

我们往往把自己的头往最低层面的3D维度一埋,认为这就是我们的全部,但这实际上限制了我们的自我认知,也限制了我们的很多潜能。在高维度,人能够体验到完全不同的世界,拥有巨大的知识库的创造力。古希腊神庙上刻的“人啊,认识自己!”,实际上有他更深层次的含义。

古希腊神庙教训:“认识自己”。

昨天去新加坡国立美术馆参观,其中一个Chua Ek Kay专馆,里边全是他画的水墨。这些水墨画都非常的抽象,旁边的文字介绍说他在绘画时经常进入一种深度的冥想状态,任由着笔在画布上作画。其实很多艺术家都会在高维意识下创作,而作品则会让常人感到无法理解。而很多惊人的科学发现和创新也都是瞬间灵感的火花,并不是理性思维下的产物。

看不懂...

(二)相由心生

每个人都主导了自己的环境,环境中的一切一切都是自已的内心活动在物理维度的投影。你的身体、大脑,包括你周围的一切。

每个人都是一个创造者,将自己高维度的相法和情绪显化到物理世界里。每个情绪和思维都会形成自己的电磁场,当这些情绪和思想足够强烈,物理世界便会响应。想像一下,我很想买一个包,首先会在脑袋里构想这个包的样子,而这个思维本身会在我的身边产生一个电磁场,当这个想法足够强烈的时候,我就会去买回这个包。所有的事实都是人思维的产物,强烈的情绪和想法对于后续的物理实现来说由其重要。

而潜意识无时不刻的在构建着我的身体,意识的变化会带来身体的变化。病态的信念或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容易让身体得慢性病,让人愁眉苦脸;相反,积极的心态会让人身健康,容光焕发。人的身体不断的在经历变更,新的原子代替旧的原子,每一口呼吸,每一口水都会导致身体的成分发生变化,每七年人的身体物质便会完成一次更新。而这一切,都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

这大概就是佛所说的“相由心生”。这四个字不仅仅指人的长相,而是一切世间“相”,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产物。一个总是抱怨的人必然为自己创造一个充满矛盾的环境,并且总是吸引一些充满矛盾的人。而只要他内心变得阳光,身边的环境则会随之改变,旧有的糟糕关系也会随之远去。“相由心生”、“境随心转”,这些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便不难发现。除非自己意识到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否则人不会对自己负责,总会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原因。

(三)时间和轮回

我们具备高维属性,同时创造了物理世界,知道了这两点便可以开始理解时间和轮回。

可以想像我和世界上所有人现在一起在演一出戏,这出戏的时间设定在21世纪,然后高维的我们创造了我们生存的物理环境,即我们这出戏的场景。

在我演这出戏的同时,有无数个“我”在同时演其他戏,这些戏的时间可能设定在过去,也可能设定在未来。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部发生在当下,而时间只是我们思维的一种假象。

在不同的戏中,我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能是女人也可能是男人,可能是战士也可能是牧师,可能是黑人也可能是白人,高我给你设定了一系列人生课程。而我在这出戏当中的目标就是解决问题,打怪升级。高我可能刻意选择一种特殊的人生,比如有超高的智商,或是出生下来就是残疾,或是选择女性角色或男性角色,以完成他相要的成长。我们会现自己有一些特殊的天赋,是因为我们在前世已经做了大量的练习。

但是,我们很容易便迷失在戏里了,所以每个演员都有一个使命,就是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演员,而是导演。与高维的精神属性连接,了解自己这个角色需要完成的课程,从而“尽人事,听天命”。

每个人都能了解自己的多维属性以有在今生所要完全的任务,这些知识就潜藏在思维表相之下。当意识到这点时,人便可以更好的解决今生的问题,更快的完成自己设定的人生挑战,做更多创造性的事,丰富自己的人生。人必须让臣服于高我,让高我的一些指导通过直觉和暗示进入理性层面,从而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同时,每个人都能与过去的诸多自己对话,学习他们的课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我们的今生。目前有很多催眠时同够做前世回溯疗法,通过催眠让人们进入前世,了解前世对今世的影响,包括个人关系,心理阴影等。

(四)关于人类病态的生活习惯

首先,赛斯认为人类的睡眠习惯是病态的:喜欢睡整觉,一睡八九个小时。这实际上是违反人类的自然的作息规律的。

更有效、更健康的方式是分段式睡眠。通常来说,每次睡眠时间超过五小时的睡眠对人的恢复并没有好处,有些人一次睡足四小时就够了。所以,分几次睡,每次睡少一点时间,人的恢复能力会大大提升。短时间的睡眠够使人回忆起更多的梦境, 从梦中获得更多的指导,这能够帮助人们提升对自我的认知。超过九小时的睡眠对人是有害的,因为长时间的昏睡导致意识与身体的同步变差,使人身体和思维迟钝,这也是为什么重病的人死亡高发时段是清晨。

同样的理念也使用于饮食。一日三餐并不是最健康的方式,一日多餐配合分段睡眠能够解决各种代谢问题,同时帮助人的身体和精神成长。

运动方面,晚上运动与白天运作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而两种效果人都需要。在晚上的一些时段,空气中负离子更多更强,在这些时段做一些户外运动对健康非常有好处。

(五)死亡体验

我想所有人都会对这个话题有无限的兴趣,因为这是我们最为害怕的事情,而我们的策略是忽视它,直到某天它站在跟前... 这显然是自欺欺人的策略。

赛斯详细的讲了人死亡时,以及死亡后会发生什么事情。首先要搞明白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死亡时点,即使是突发事故死亡。人的身体和大脑是由意识构造的,意识在不断的创造和维系这个肉体。这包括每天细胞的更新换代,所以每天我们都在经历着肉体的死亡,一部分细胞死掉,另一部分新生。而人体每七年就会把所有物质更换一遍,实际上相当于肉体的死亡,只是这个死亡过程过于缓慢,无法察觉。

同时,我们的意识在不断的闪烁,像日光灯一样,只是这个频率过快导致我们感觉不到。意识专注于物理世界时,我们的肉部就被构造出来,而当意识专注于其他维度时,我们的肉体就消失了。所以,我们每一秒都在以高频率体验着死亡,只是这个频率太快,无法察觉。

我们通常说的死亡来临时,意识会逐渐与肉体分离,速度或快或慢。意识的主体会离开肉身,并进入到另一个维度,而意识在肉体死亡后的体验因人而异。如果对死亡没有足够的认识,死亡的恐惧可能会让意识短暂的昏迷。在这个维度中,人生前信仰会立即转变为一系列幻觉,信仰天堂的人仿佛置身天堂,信仰地狱的人经历炼狱。但这些幻觉都不会持久,会有“导师”来引导死去的人,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现在的处境。

而如果某个意识过度的相信肉体就是一切,他会周旋在肉体周围不肯离开。这时候会有一些人来协助他,这些人可能是死去的亲友,或是暂时出体的人。这些亲友未必是当世的,也可能是前世关系密切的人,这些关系可以通过强烈的情感来被认知,我们会认得这些人。我们可能会发现今生恨的那些人,实际上却是我们的挚爱。

在这个维度,我们仍然会有一个身体,只是这个身体不再是由物质构成。通常我们会选择我们最为认可自己的样子,可能是年轻时候的自己,或是最成功时的自己。我们的周围环境完全由我们的思维和情绪决定,不受时空和物理的限制。比如,当想到某个在世的亲人时,我会立即的站在他跟前。

OBE

之后,意识会进入一个反省期。首先他会回顾这一生的过程,自己的思维如何创造了所有的经历,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当明白了当世的人生意义以后,意识会继续扩展,他会了解到前世当中学到的所有课程。反省完了以后,意识会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轮回上课,还是继续消化现有的课程。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经历反省期,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会立即投入下一世。

理解死亡必须先知道一件事:肉体和物理世界本身也是一层梦境,并不比其他的维度的梦境真实,只是我们的感官过于的认可物理维度。所以,真正的我并没有死,是永恒进化的。

同时,如果能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完成出体(Out of Body Experience),则对死亡会有更清晰的认识。相关的方法也有很多,但只有少部分人愿意花时间去练习和探索。

结尾:

写到这里只写了全书的一半,感觉后边的内容过于深奥,没有耐性继续写下去了,暂时先放放。其中包括集体轮回关系、人类的意识层级(这个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平行宇宙和多重可能性、宗教的起源等等。

在这个世界观之下,我能更清晰的回答“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等问题。无论这些是真是假,我都将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自己的人生。我不会抱怨环境,因为一切环境都是我学习和成长的素材;我对死亡的害怕会减少,会敢于尝试不一样的人生;我会保持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会对这个世界的宏大感到敬畏,从而变得谦虚...

但是唯一的关卡是理性思维,如何说服自己这不是迷信,而是真真切切可能存在的事实?

答案是探索自己的内心深处,获得一手的经历,这是每个人面前唯一的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