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活,更要好好地吃早饭
我这个年纪的朋友,大多已经习惯脱离父母的独自生活了,很多更是背井离乡,大半年都见不着一次家人。就这样独自在异地或者海外过活的日子,自然是没人在太阳已高挂窗外时来提醒闷头贪睡着懒觉的你:"小孩好起床吃早饭嘞!"这时你就不得不带着惺忪的睡眼和混沌的意识慢慢出被窝,乖乖洗漱完毕,一口一口吃下爸妈起个大早熬出的菜粥,或是他们买完菜后顺带回的还残存着余温的肉包子。完事之后一杯加热过的牛奶端上来,待得稍稍冷却之后喝个底朝天,父母还不忘提醒道:"小孩,把最上面那层膜也喝了,那个可最有营养!"
这样下来,在父母的督促下,还不算迟的一个上午就开始啦。
我在高中时便过起了脱离父母的寝室生活,那时一天的课程量大,身体的消耗也大,不吃早饭根本对付不了上午的五节课。后来念了大学,课表安排就温和多了,五个工作日里还能睡一两天的懒觉,偶尔也会睡到个昏天黑地,醒来后胡乱塞几口早饭就匆匆上课去了。哪怕就是睡到十点,醒来后耐不住肚子的叫唤,也会赶紧去补个brunch。总而言之,不吃早饭,空着个肚子就开始干活的,从未有过。
在寒冬腊月的早晨出门,凉风一吹不免上下哆嗦,因前一晚缺觉而稍显疲惫的精神头可能还会被寒冷刺激得一个激灵,空空如也的肚子可是怎么也舒服不了的。必须得快步走到食堂,点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嘴皮子忍耐着滚烫而又香气撩人的汤汁,慢慢吞咽下四五个,才觉得通体舒畅,渐有暖意。或者是来上两只热馒头,就着香甜的豆浆细嚼慢咽下去,浑身的寒战与疲惫也会被这种香暖四溢的感觉所抵消,再补充一两个白煮蛋,充分的营养补充后才可精神百倍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呀。
其他的三个季节,早晨出门的切身体会没有那么恶劣,相对应地,吃上一顿热早饭的幸福指数自然也就降低。但我仍然认为,早饭还是必要的,幸福指数也还是有的。我在天气暖和的时候醒得较早,通常没在床上挣扎几下就会迅速打点行装奔向健身房,因为在那里只有早上,人才不会那么多。健身前不吃早饭自然是闷声作大死的,所以我一般会买个面包,洗个水果,再带上一盒特仑苏。虽然早饭一点不正式,更无从谈及丰盛,但补充了一定的维生素,加上足够的淀粉摄入可以让牛奶与胃液充分反应吸收蛋白质,胃中的温暖还是让人觉得温暖、舒服,切身的充实感,对于接下来的力量训练乃至于一天的生活,都是很好的开始。
所以嘛,没有一顿温暖果腹的早饭,这样的早晨之于我,是怎么也不完整的。对于那些带着中空的肚皮坚持上课或考试的,我也是怎么也无法理解的。更何况,不吃早饭的坏处千千万,且不说影响学习和工作能力,也假设你没有因为低血糖而晕倒,剩下的,首当其冲便是胃病,以及各种因无法从外部取得动力而过度动用胃和肠道以外的其他组织器官所造成的慢性病。其他诸般更为严重的症状也屡见不鲜,百度上讲得很详细。你说,为了健康,再懒惰的人也应该每天扒拉两口早饭不是?
除去以上的这些身体感受,健康考虑,好好吃早饭对我而言,也更近似于一种仪式,一个只在自己耳旁轻言碎语提醒着的信号:"好好吃早饭,好好打起精神,好好过这一天。"
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就像我每天早起,洗漱,整理衣冠,出去溜达一圈解决早饭,回到书桌前洗个水果,收拾掉昨晚留下的脏衣服,打好热水,洗净马克杯,泡上一杯咖啡,一切打理完毕,我才会开始正儿八经地开始干活。大概不讲究仪式感的人会认为这分明是浪费时间。但首先,我目的明确先后有序地做完这些常规工作也用不了多久。其次,自己的肚子和书桌上下被打点得井井有条又何尝不是一件令人快意的事,能给自己一种"再没有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作为我的后顾之忧了,我可以全身心地开始做正事"的心理暗示。所谓仪式感,即前后有别、条理清晰的这一道程序,大致如此。
小时候写字,总是一笔一划端端正正,偶尔有字迹不清了还会擦去或划掉,生怕老师看不清纠我错别字。后来到了初三,作业量骤增,再也没有时间给我这么一笔一划地书写了,于是开始连笔,也开始被批评潦草。到了高中,尽管作业还是多,但也算是认识到写快字的危害了,想改回正楷,却再也改不回去了。就为了这事,还被骂了无数次——潦草的字迹,潦草的态度,你这个人都是潦草的!
吃早饭在我看来未尝不是如此。
一定程度上,不好好吃早饭,即可视为晚起——谁能起个大早又不吃早饭呢;
一大早的就拖拖沓沓,则说明这一大早,甚至这一天都是不被重视的——如果下午有个什么要紧的考试或会议,上午还能磨叽么;
不重视新的一天,即生活态度随意,潦草;
生活态度不端正了,生活品质自然也就随之下降了。
所以大概,随意的生活态度+凑合的生活品质=潦草的人生?
以上,真心诚意的肺腑之言,绝非上纲上线。
一个人的生活,还请记得,更加要好好地吃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