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自己三见公社

如何更接近真相?教你三个方法

2021-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诺曼底的救赎

史蒂芬·列维特的《魔鬼经济学》里的有一个案例:

标题是“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一般我们会认为贩毒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事情,那为什么毒贩还跟妈妈住一起?

原因是底层的毒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钱,大部分底层毒贩还是很穷,虽然风险很高,但却拿着很低的收入。

这个案例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高风险高收益的说法,这说明有些看似对的事情,其背后的真相并非那么简单。

生活中,我们思考事情背后的原因时,有时候会凭感觉,或者听一些未经验证的说法,这很可能就会犯错,那该如何避免呢?我们从《魔鬼经济学》这本书里其实可以得到些启发,这里用书中的案例总结了三点,来看看。

第一:不要轻信“大多数”

孩子上补习班是我们周边经常看到,也是家长习惯性的选择,这个选择的动力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很多家长就懒的思考,既然大家都这么干,那我的孩子也得上,于是就给孩子报各种班。

这里其实有个误区,即大多数人都选了总归没啥错,这句户其实要辩证的看,放在古老的蛮荒时代,人们群居在一起,突然有个人大喊大叫并跑了起来,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思考,跟着一起跑,因为这是蛮荒时代,生存为第一要义,不管有没有危险先跑了再说。

但和现在一样吗?不一样,现在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更好的活着,如何更好的活着?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跟着大部队去争夺最稀缺的资源?还是另辟蹊径?

我觉得现代人的选择很多,如果孩子在学习方面没有那么优秀,与其让他在学海中苦苦挣扎,不如换条路,用创业上常讲的话就是错位竞争。

在《魔鬼经济学》这本书中,关于如何做好孩子教育这个问题,作者通过数据调查发现,孩子教育的好坏并非来自各种学习班,而是由他们父母的身份、配偶和生活方式来决定,如果这是真相,那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错的,他们轻信了大多数、习惯了照葫芦画瓢,而忽略了真正能给孩子教育提供帮助的东西。

第二:不要轻信合理的说法

美国60-70年代的犯罪率一直很高,政府经过很多努力来试图降低犯罪率,比如加重刑罚的力度,这个看起来很合理,因为增加了犯罪成本,自然很多人就会有所忌惮,减少犯罪。事实真的如此吗?

显然不是,美国的犯罪率并没有因为处罚力度的提高而降低。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犯罪率开始明显下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处罚的加重需要若干年后才能起效果?

在《魔鬼经济学》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犯罪率的下降是因为堕胎的合法化。这个说法似乎跟事情本身关系不大,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是有关系的。

堕胎合法化之前,一些条件差的家庭,以及一些未婚先孕的,都不得不将孩子生下来,但由于家庭条件、以及非正常情况下的生育会让这些孩子得不到良好教育而沦为罪犯。合法化之后,一些不具备抚养条件的人就会选择堕胎,这样就减少了无法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的出生,从而降低了犯罪率。

第三:不要只用一种思维方式

查理·芒格说过:“手里拿着锤子,眼中满世界都是钉子”,这句话他想表达的是,很多人在思考问题、做事情时,总会受到自己思维的限制,通俗点讲,叫屁股决定脑袋。

人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很难看到事情背后的真相。那如何改变呢?常用的方式就是换位思考。

《魔鬼经济学》这本书中谈到房地产中介,他们的言论总会让买房者觉得他在设身处地的为你考虑,根据你的需求,他们会告诉你这些房子的地段优势、户型、升值空间、贷款方案等等,会让你觉得一切都如此周全。再比如你是卖房者,他们也会总能在第一时间给你希望,甚至找到最合适买主。

但实际上呢?如果换位思考,你会发现,房产中介最希望的不是让你住上满意的房子或者卖出更好的价格,而是希望能够尽快成交,这样他们就可以尽早的拿到佣金。

总结

如何更接近真相?我们通过史蒂芬·列维特的《魔鬼经济学》这本书总结了三点内容,首先,我们要对大多数人都认为对的事情保持警惕,因为那很可能就是从众心理给我们埋下的陷阱,让我们忘记思考,从而盲目跟从。

其次,对于看似合理的论断也要保持警惕,因为很多看似正确的答案可能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或者真正的解决方案还没有被发现。

最后,要对同一个现象或者问题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多角度去观察,这样才能更全面的看待问题,更容易接近真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