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婚姻育儿

一见钟情,还需父母的忠言

2019-03-11  本文已影响3人  春晓空山
一见钟情,还需父母的忠言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青年男女相见,眉目传情,一见钟情,继而堕入爱河,然后……

然后的情况,常常被人忽视。

英国作家艾略特,在其小说《米德尔马契》中对此有番精彩的描写。

才貌俱佳,年方十八的多萝西娅,在其伯父家里,对举止庄重,用词严谨的45岁牧师,一见钟情,不顾其长辈亲友的劝阻,毅然地嫁给了他。

婚后,她恐惧地发现自己所倾心的“男神”,不过是一天资平平,语言乏味,缺乏生活情趣,性格偏狭的人。

这使她一下子陷入了绝望里……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类的基因中暗含了一种求偶模式,一旦开启,它便专注于基因的繁衍与欢愉,而不考虑作为成功的婚姻应具有的其它要素。

这时在情人的眼里,对方的一颦一笑都充满着美好,能满足自己的全部想象,而一旦进入婚姻的殿堂,回归现实的生活中,生存模块打开了,才发现那些美好大多只是自己的幻觉。

于是爱情便如此般走进了坟墓。

之所以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想到了朋友之女。

朋友之女,聪明美丽。在大学里,她一见钟情,热恋上了一“富二代”,毕业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的结婚了,并随夫回到贵州的老家,幻想着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可她去了后,才发现婆家那所谓的酒厂,不过就是一家庭作坊,而她不过是一免费的“打工仔”,但其夫君却真正过起了“富二代”的生活,整天打牌赌博,不务正业。

无奈中,她痛苦地选择了离婚。

相同的故事,在不同的国度里,在虚构与生活中上演。这从某一方面说明,年青人要有幸福的婚姻,除去自己的“一见钟情”的情感因素外,还得多听听父母长辈逆耳的忠言。

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包办婚姻在我国已不存在了,但在印度的一些部落里还残存着这种婚姻,对其调查表明,包办婚姻满意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特别是结婚五年后,其满意度远超自由恋爱夫妻的婚姻满意度。

这样说,不是在提倡包办婚姻,而是在说父母的忠言里有许多是值得借鉴的。

年轻人第一次婚姻,常常不明白成功的婚姻应需要哪些要素,分不清恋爱与婚姻的区别,往往把恋爱当作婚姻的全部。

但是,他们的父母是知道的,是所谓的“过来人”。他们知道哪些是成功的因素,哪些是失败的因素,并在为自己的子女择婚时,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以免重蹈自己的覆辙。

倘若前面提到的多萝西垭与朋友之女,能听从父母长辈的劝告,或许就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了。

一段美好的婚姻,需要孩子与父母长辈的通力合作。

孩子的浪漫主义要与父母的现实主义相结合。

孩子要尊重父母的意见,从他们那里汲取经验教训,父母要善待孩子的选择,多提建设性的意见,让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担当。如此,才能为孩子的婚姻这栋大厦奠下美好的基石,以开启一段幸福之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