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骗不是骗,由谁说了算?
一、我也曾经差点被“骗”
那是我还上学的时候,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如日中天,好评刷单俨然成为一条产业链。
骗子们往往拥有比香港记者还强的追风口能力,他们就盯上了刷单。
你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个淘宝账号,按照对方的指令下单,确认收货,好评,然后每单即可获取数额不等的佣金。只要你够勤快,就可以一直刷,多劳多得。刷单的钱也由对方承担,而所有这一切,只需要你缴纳200块钱保证金。
不得不说这对那时的我太有吸引力了,当时我一个月生活费还不到500块钱。我的U盾都拿出来了,只差再点一下鼠标就能获得这个勤劳致富的好机会。但我就是没有点,说不清为什么,也许是抠门和懒惰救了我吧。
我彻底弄清这个“骗”术,已经是数年之后了。
在你交钱后最初的时间里,确实会有几个单给你刷。你正常接单,对方正常发货并支付给你代垫货款,你确认收货好评后领取佣金。
刷几单建立信任之后,就要割韭菜了。直接临了让你刷个“大”单,再借口资金紧张,让你先确认收货,连保证金带货款一起收割。
二、回头看,真的是骗吗?
我们之所以认为这个故事是骗,是因为我们预设了很多条件,并且断定这些条件为真。
我们预设了对方就是骗子,并在这个逻辑起点上展开了之后的情节叙述。
我们预设了对方一开始就奔着骗钱而来,刚开始给的几个小单也都是为了最终钓大鱼铺路。
我们预设了这些铺路用的小砖全都是假的,这些小单也都是骗子们导演的骗局。
我们预设了在所有的情形下,对方都会最后罗织一个大骗局,对我们进行一场大收割。
我们预设了对方一定会进行收割,如果对方还没有最终收割,那只是因为剧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
我们所有预设的条件,只要有一个不为真,都会导致整个逻辑链条的崩塌。
这个逻辑链崩塌的概率有多高,办错案的概率就有多大。
从今时今日往回看,刷单显然是一个系统、成熟的产业链,刷单犯罪不犯罪另说,但刷单肯定不是诈骗。
我当年到底是错过了一个机会还是躲过了一场骗局,实在是很难说,但从概率上讲,我更可能是错过了一个机会。
有没有正常的刷单产业链被作为诈骗入罪的,每每想到这里,总是让人不寒而栗。
三、是不是骗,谁说了算?
每一种正常的交易模式都有被骗子盯上的风险,然而更可怕的是,一旦某种交易模式被骗子利用,那么全行业都立即如履薄冰,有被刑法全面打击的风险。
一个刷单骗子出事,所有的刷单都被贴上骗子标签。
一个朋友圈卖口罩的骗子被抓,所有卖口罩的都被认为是骗子。
一个套路贷诈骗团伙被打掉,所有网贷都人人自危。
在有罪推定的有色眼镜下,很难有辩解的空间,而那些被证明是真骗子的案例,更加剧了执法者内心的确信与偏见。
如果你还没有进行收割,那只是因为剧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
你说什么收割?我就是做点小生意,生意都是这么做的。
太遗憾了,你的认罪态度很不好,本次讯问到此结束,希望你好好反省,早日交待你的问题,争取宽大处理。
四、是不是骗,不能被偏见主导
淘宝刷个单,当然有骗子,但这么大一个市场,难道每个人都分不清“一顿饱”和“顿顿饱”的区别?
朋友圈卖口罩,固然有一开始就不准备发货的骗子,但难道就没有真卖口罩而仅仅是一时交不上货的?
网贷固然有各种可恶的套路贷骗子,但难道就没有只是明码标价单纯想挣个高利息的?
有太多人的命运,在偏见形成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决定了。
当我们放弃对案件的个别思考,忽略案件的个别差异,代之以标签化不加思索判断的时候,我们就离犯错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