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80+个交互项目汇报PPT,从策略到总结这样做最好(上)

2021-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红枭_cn

在新公司入职4个月了,发现非常重视交互项目汇报、总结和方法论的沉淀。

正如当今设计师不仅要求做得好,「言商」也非常重要,即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设计,但我在这些方面略有不足。

前一阵适逢负责的一个重要项目,数据不错却卡在汇报评级PPT上。因此翻了公司往期80+个项目汇报,总结了一些共性和经验~

目录:

一、设计策略的推导展示套路,理清策略事半功倍

二、PPT的两种叙事结构,结构严谨项目才完整

三、PPT的几种展示方式,让听众跟着你的节奏走

一、设计策略的推导展示套路

明明是要讲项目汇报,为什么需要先理清策略呢?

因为实际项目执行并不是线性的,多项目并行、各种意外让你不一定按照预期去做;而且确实有的同学因为策略推导不够严谨、站不住脚,在项目评级时遭遇重重提问……

所以,在项目汇报前,重新梳理设计策略、及时查漏补缺非常重要。

设计策略是设计的纲领,回答「设计如何解决问题」。对外,优秀简明的策略便于理解和记忆,而且看上去很流弊;对内,指引设计方向、帮助形成迭代系统,便于设计复盘、优化、深化。

对此,我总结了两大推导套路和两大展示方式。

1.两大推导套路

1.1 数据用研型

即先展示当前数据、再深入分析用户,我司约90%的交互项目都是这个套路。

那么具体如何推导出策略呢?

A.问题节点分析

一般用于解决节点转化问题,即从数据中发现需要优化的节点、再深入用户探索原因,得出策略。

例:某项目的核心指标是最终连接率,但发现在操作的第一步,即某大类页腰部黄金位置点击率过低,因此希望提升点击率。通过设置埋点,按用户行为进行用户分层——分为浅度用户和重度用户,随后对两类用户需求进行头脑风暴和汇总,得出设计策略。


B.供需差异分析

一般用于解决流量分配问题,即分别阐述用户查找模式&线上解决方案,两者相悖即为机会点,从中发现策略。这种分析常见于搜索功能和大类页设计。

例:某大类页的模块需求度和模块效率不成正比,即模块点占比和连接转化率不匹配。通过用户分析,将模块根据需求度VS效率进行划分,分别设置设计策略

C.行为数据分析

由于用户行为是多个功能共同塑造的结果,所以一般用于解决一系列功能整体的转型问题,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数据对核心指标的影响,对用户行为进行引导、从而提升核心指标。

例:某子APP发现用户若发生部分招聘行为和社群行为,对次留有很大提升。因此后续产品和交互优化的重点,在于引导重要的招聘行为、促进社群行为发生。

1.2 分析特征型

一般用户和新技术结合的功能。由于没有充足的线上数据和用研资料,所以一般从技术特征推导,从一般界面设计延伸至和新技术结合的设计上。

例:某和VR结合的项目,通过搜集竞品资料,总结从二维到三维空间在设计环境特性上的改变,包括「空间沉浸感」、「可探索性」、「3D化」,基于此结合特定的VR场景,进行脑暴发散,探索玩法的可能性。

2.两大展示方式

此时我们对项目策略应该心中有数了,但是项目汇报毕竟是面向听众的,如何能更清晰、更有说服力地展示呢?

A.堆过程

一般适用于通过比较详细的用研过程推导出设计策略,比如进行了实际的用户研究、多步骤的用户分析过程等。

实际用研分析的支撑比任何花里胡哨的招式都更有效,因此逻辑严谨地罗列执行步骤即可。步骤展示的颗粒度不用特别详细,比如展示1-2张分析图/调研实际照片,列出每步骤的核心结论即可。

例:某项目通过绘制用户体验地图挖掘机会点,因此过程呈现包括归纳路线、收集汇总信息、制定定量问卷、投放问卷、绘制体验地图。

随后,在体验地图中罗列用户体验满意度较低的点,使用上一节提到的「问题节点分析」、探索各部分不满意的原因,从而提出设计策略。


B.讲故事

这种方式适用于各种原因没有进行充足的用研,或者听众预期和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场景。对于前者,由于没有用研数据支持,需要调动听众的同理心进行策略说明;后者而言,听众首先需要理解设计的背景,才能更有效的理解设计方案。

例:某项目设计是针对蓝领某招聘市场的,但听众作为白领,可能不太了解蓝领的招聘情况。

因此在汇报时,先描述一个去求职的蓝领角色,我们以为他的求职过程是和我们一样的、一对一的严格的多轮面试;但实际上,这个行业的蓝领面试更像一对多的,且招聘要求并不很高。经过这样阐述后,听众对蓝领招聘背景就有了一个具体概念的转换。

随后,用了上文提到的「供需差异分析」,即分析招聘方的实际需求和我们提供的方案并不匹配,从而提出设计策略。

通过上文,我们了解了设计策略的两大推导套路和两大展示方式,那么如何搭建一个完整PPT的结构呢?这个在下一篇文章中会详细阐述,敬请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