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
文 梁树丽
以好玩的方式美好的一天从快乐出发。
我们必须以好玩的方式,让生命获得虽然短暂,但极为强烈、无比深远的快乐。
寻路,寻找专业成长之路。
早上八点到九点五十,我参加了我们网研社网上举行的烟雨楼之约,听四个团队论剑布道的声音,感受他们成长拔节的力量。
平时这样坐两个小时,我肯定是浮躁的,但今天我觉得时间飞快,似乎看了一个开头就到结尾部分了,终究我还是沉迷其中了。
我发现四个团队的党玲芬,徐文祥,贾振才,于德明四位导师都是语文老师,小学和中学的一比一存在,果然得语文者得天下,这里完完全全的语文专场。
回头观望,在网研社的团队中,语文老师是最多的,其次是数学老师,像我们英语老师只占个位数。
很多时候我会想,如果我是语文老师的话,那么这会不会是一件更好玩的事情呢!在我身边都是语文大咖,我跟着他们行走,那一定会high翻天。
而做为英语老师的我除了和大家一起读书,学习管理班级之道,似乎我就没有可以延伸和扎根的地方。我们总要像自己的专业深处扎根,去寻找不一样的出口和方向。
成长,不过是让自己的思想变的更加丰润,让教育变得更加轻盈,让生活有更多的小清新罢了。
就如文祥老师说的,我们不可能重塑自己,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可能重头来过,我们能做到也只是塑造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更具美颜效果。
虽然我负责网研社的英语研讨,但是我们不足十位数的成员中,似乎一直都处在孤芳自赏的状态,最主要的是我们的研讨似乎总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是我们需要去改变的东西。
最主要的是一个月一次的研讨根本就不可能滋养成长,就如我们一个月跑一次步,目标是练出肌肉一样的不可能。我们需要一周一次的强化,高密度的压力下,我们才能逼迫自己的大脑不停地去思考,去追问,去寻找答案,这样我们才能有百米冲刺的爆发力。
行走需要力量,力量来自团队,团队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而愿意加入一起玩的人很难寻找。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愿意成长的,这如同减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苗条可爱,但是能坚持运动的人并不多。成长的现实就是喊口号的人很多,而且愿意给成长喊口号的人更多。
找几个人一起玩并不容易。
于德明老师说,他选学员有两条:一是做事能坚持,二是性格要直爽。行走的本身就是对精神和体力的消耗,没有自律根本无法走出太远;二是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肯定会给学员念紧箍咒,如果这个学员像悟空一样暴躁,动不动撂挑不干,那么目标是很难达成的。
反观自己,我觉得自己是将才而不是帅才。人必须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板。
我希望有一个英语方面的导师能带着我一起行走,主要是提高我的英语技能,比如说一口地道流利的口语,我觉得这是最酷的一件事。
贾振才老师说专业扎根就是师生共成长。这句话触动了我,我在想,或许我并不是没有成长,只是我没有发现罢了。这几年我一直在研究文本,研究课堂,虽不够深入,但是我也一直没有停止,这算不算自己的一点心理上的小安慰?
不过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导师带领,有一个我们英语的团队。
诗云在英语技能方面比我要好,但是我们总是忙不到一个频道上,如果邀请她做导师,她会不会以各种理由拒绝?
我们也有很多英语方面的导师,但是人家愿不愿意去带我们这些蜗牛?
似乎一切都是问题。
成长是个人的事情。既然是自己的事,那就要从自己这里出发。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影响力。
显然在影响力方面,我没有一呼必应的力量。
成长道路千万条,而唯独这一条专业成长的路对我来说总是迷雾。
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