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婚姻家庭篇

培养孩子耐挫力   塑造智慧完美人生

2019-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黄红老师的语文小课堂
培养孩子耐挫力   塑造智慧完美人生

                                        张淑娅

    近几年来,在媒体上或在生活中,总能听到上至博士,下至小学生的自杀事件。每当发生了这样的事,人们都会相互追究责任,或责怪学校、老师,或是责怪家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回顾一下工作中所见所闻:因与同学发生一点小误会,就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做题时不能很快解答,就会生气跺脚、扔东西;做错了事,不接受任何人的批评教育,反而会骂同学或老师……当然,有很多行为比这些要过激得多。追踪溯源,都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漏洞。

    对于这些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长远的、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我们不妨静下心,先来分析一下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中缺乏孩子耐挫力成长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通常是一堆人娇宠一个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加之很多家长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们都是“温室里的花朵”;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及家长的过度保护导致孩子缺乏体验生活的机会而养成对家长的严重依赖性。久而久之便滋生了孩子目中无人、惟我独尊、养尊处优的不良性格,对社会和他人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这种保姆式的家庭教育,从一开始就淡化了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剥夺了他们进行生存锻炼、克服困难及人际交往的机会,从而造成社会适应性障碍,无法承受身心挫折及社会责任。

    二、学校老师对学生耐挫力教育的缺失。

    信息时代,媒体对人的影响特别大。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上经常报导一些教师体罚学生的反面案例。只要摊上这样的事,我们都不难发现,所有的教育者都会“遍体鳞伤”“身败名裂”,也有用自杀来了结这尴尬处境的。学生和家长有了“效仿”的榜样,由于对老师没了敬畏之感,真可谓“为所欲为”。工作中,我见过学生用围巾想勒死老师的;见过学生在放学路队上大骂老师的;见过家长末经同意进不了校门从车上拿短刀捅伤校警的等等。大部分事件都是老师委曲求全,无奈地一笑而过。如此之教育环境,老师能站得直,行得正,能对学生进行正常有效的教育吗?作为一名教师,我很客观地对大家说:社会大环境不利于我们老师的教育,老师不得不委曲求全,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基本上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到学生耐挫力的形成。

    反观当今的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升学主义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学校。这使得教育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使生命教育成为教育的盲点,使得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原。   

    再看看我们现在世人的价值观,很多都是以经济效益,金钱来衡量。整个社会是浮躁不安的,孩子们接触到的事物,是碎片化的,是快餐式的,是多变复杂的。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也多表现为心浮气躁。

    四、学生内在因素是耐挫力形成的关键。

    家庭、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会导致孩子的耐挫程度,但起着决定作用的还是孩子自身的内在因素。一般来说,胆小内向的人感情脆弱,意志薄弱易受周围事物的左右,难以承受挫折的考验。而后天的发展,主要是人的主观心理素质,如知识、能力、修养、个性心理品质等影响耐挫力的发展。有些小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刚烈,无法正确估计和评价自己,对周围的事情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导致走向极端。

    了解了学生耐挫力差的形成原因,那么作为家长和教师必须站出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要有意识为孩子设置逆境,让他们能经受挫折考验。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我谈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明白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皆美好。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身边的事或是孩子们熟知的名人身上发生的事,告诉孩子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一个人喜欢挫折失败,但是它却是客观存在的。挫折也不会因为你主观上不喜欢就消失,所以我们必须正确面对。

    二、让学生意识到挫折的双重性,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态度。

    挫折对人具有双重性影响,或者会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或者给人以一种教育和磨练。对于强者来说,可以磨练意志,激发斗志,使人变得更智慧;对于弱者来说,会使人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信心。作为教师就应该教育学生,面对挫折要乐观去应对。人都是在挫折中成长的,但凡成功人士,都是在挫折和困难中超越自我,才成为了人生的赢家。挫折对于强者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把握挫折教育的时机,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孩子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在孩子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

    四、多读书、多实践,正确客观地认识世界,提高学生对抗挫折的应付能力。

  现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精神时尚的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约束能力欠缺。所以,生命伤害事件屡有发生,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心理因素、家庭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外,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小学生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尚未形成明晰的生命意识,进而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挫折,提升耐挫力。 

    五、注重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还孩子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

    (一)家长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认识抗挫教育的重要性。

    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其保护有加。恰恰是你的这种观念影响了孩子,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四年级孩子因一次美术课上的作品被同学评价画得不好,认为受到了嘲笑。母亲焦虑不安地与我联系,孩子不想上学,想转学。这位母亲如此脆弱的玻璃心,又怎能教育出耐挫力强的孩子呢?所以提高家长的认识极为关键。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时机。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

  (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让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家长应有客观地评价,抓住孩子的优势激励孩子向恰当的发展目标努力。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骄傲自满,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总之,家长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测。

    (三)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应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孩子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让孩子明白: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正确适当地引导孩子科学面对显得尤为重要。

    (四)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

    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孩子才可能在今后少吃苦。不少家长也懂得这个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既不忍也不敢将孩子置于困难之中。然而,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实现的,孩子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总之,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锻炼学生的耐挫力,引导他们以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迎接每一次挑战,塑造智慧完美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