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奔三的年纪,或许不该再守着雨季的期许。
尴尬的阶段,已无法坚持拒绝成长的任性。
最后的光阴,以悲悯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
我总说,我年轻的时候。对,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散文,喜欢娓娓道来,不疾不徐的告诫,喜欢文字里温柔淡然抑或慷慨阔达的情怀,喜欢用自己的心去聆听笔者的心声,共鸣然后深信不疑。
我喜欢毕淑敏的《敬畏生命》,也喜欢蒙田的《热爱生命》,因为他们的轻柔的告诫,我穿过无数个不知所措的夜终于见到黎明的微光。我总提醒自己,人的一生有且仅有一次,不论遇到什么失去什么都要坚信,活着就好,活着就要珍惜,活着就要认真,因为每个人都是第一次经历自己的人生。
孤独感是我一直最害怕的体验,越害怕越孤独。前几天读了一篇短文,他说,人生的路终究是要一个人走的,来和去终究是孤独的。是呀,孤独或许很容易被治愈,家人的陪伴,朋友的相处,然而,最浅显的道理莫过于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孤独感必然是只能短暂忽略而无法忘却的。每个人都渴望寻找到这世界上和自己最相似的那片树叶,以为有一个真的百分之九十九了解自己的人就能停止寂寞,治愈孤独感。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哪怕有一个人百分百了解你,你还是会寂寞,所以害怕寂寞,不敢体验孤独是最愚蠢的念头。成长导师告诉我,当你能够享受孤独的时候,你才真的长大了,独处的艺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毕生要修的功课。当你一个人的时候,不要觉得是世界抛弃了你,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与你捆绑在一起。
说到捆绑,青春年岁里最容易被接受的捆绑,那是爱情。我不喜欢现代诗,唯独年少时课本里少有的一首爱情诗《致橡树》,舒婷的,她说“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那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我说,我如果爱你,我一定给你最单纯的感情最高级的努力,也一定用尽全力至死不渝;然而,我如果爱你,一定在你渴望自由的时候还你自由,也一定不会说出分开的理由让你艰辛地背负;我如果爱你,你如果要我走,我一定再也不回头。
单纯地渴望过,纯粹地幻想过,努力地温柔过,强势地干涉过,任性地要求过,也终于有一天淡定地放弃了。我总以为我是那一株木棉,我努力做好这一株木棉,并站在木棉的位置上努力地学过痴情的鸟儿,无私的泉源,挺拔的险峰,和煦的日光,温柔的春雨,做了那些与我不可能的事,我拔了我的刺,放弃了我的骄傲与倔强,对生活妥协了又妥协,付出了我最美的年华,纯粹甚至卑微。
成长,他们说成长就是藏起年少时的梦想,过上现实无奈的生活,是一个跟梦想不断妥协的过程。妥协,并不是惧怕失败,而是为了让爱我们的人更好的生活。这种妥协不应该是放弃一切的妥协。
青春,稍纵即逝,你口中长不大的我最终还得破茧,疼且孤独,但是我不得不对自己下手,岁月已不容我慢慢揭开结痂,也没有人给伤口上药,血淋淋。带着仅有的软软的告诫与安慰,以悲悯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