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想法坚持写

小小说| 选择与命运

2024-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简丹的生活

三十年前的盛夏,阳光无情地洒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张大年坐在自家破旧的小院里,手里紧紧攥着两个女儿的通知书,额头的皱纹里写满了愁云。

张大年家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是双胞胎,还有一个儿子,这两个女儿考上了同一所中专,是委培生,学费每人6000元。

“小丽,小梅呀,你们俩考上中专,本来应该是件大喜事,可咱家的状况,你们心里也清楚,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呀,学费每个人6000元,两人就是12000元,再加上平时的住宿和吃饭的费用,家里实在是无能为力啊。”张大爷的话语中饱含着太多的无奈和辛酸。

“爸,那我就不去上学了,让妹妹去吧。我是姐姐,理应让着妹妹。”姐姐小丽声音低微地说道。

“不行,我不去,姐姐身体不好,干活没力气,我能吃苦,我就在家。”妹妹赶忙抢着回答。

夜晚的小镇格外宁静,可张大年夫妻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两个孩子,究竟让谁去上学?他们着实难以抉择。

“让小丽去上学吧,虽说她是姐姐,但是身体太弱,让她出去打工,年纪这么小,我实在不放心。小梅性格泼辣,干活麻利,学东西也快。”媳妇悠悠地说着,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张大年商量。

“你说在咱这个地方,只有这一个出路,考出去,以后就能端国家的饭碗了,那将来可不一样呀,咱们这一决定,两个孩子的命运就会彻底改变了。”张大年感慨着。

“你说的是这个道理,但是咱们也要做决定呀。”媳妇还是继续往下追问着。

“就按我说的来吧,咱们只能对不住小梅了。”媳妇忍不住眼睛里含着泪水。

第二天一大早,张大年夫妻刚走出房门,就发现小丽,小梅都已经起来了,在院子里徘徊,一看就知道两个孩子也都一晚上无眠。

真的是让张大年两口子很难开口呀,4个人拿了小马扎,坐在了小院里。

“你妈我俩商量了,还是让小丽去上学,她身体不好,也干不了啥重活,小梅呀,爸妈也是没办法,你就认命吧。”张大年说出来还是有些哽咽。

妈妈就没再说话,在一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爸,妈这么决定就对了,啥认命不认命的,你们放心吧。咱们这事就过去了,你们也别难过了,都是一家人。”小梅故意声调起的挺高。

两姐妹的命运,随着这个决定,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时间来到了三十年后的中秋节,一家人热热闹闹的,都聚到了当初的那个小院,老房子早就变成了二层小楼,收拾的干净利索,高高的院墙,深蓝色的大门,就是农村中的小康之家呀。

说说小梅,初中毕业后,起初也是一直在家跟着父母干农活,性格不安分的她,没有读中专的机会,但只要有时间,就喜欢读报纸,看杂志,总想多接触新鲜事物,虽身在农村,心却不停留于此。

在这30年中,小梅可是没少折腾。

她看到报纸上有种植药材的,就打电话联系对方,然后还去实地考察,看看能不能适合当地的土壤。

看到杂志上有大棚养殖的,种植蔬菜的,她也去当地问。

有开办小型工厂的,制作塑钢门窗的,她也动心思。

经过多方面的考察,慢慢地摸索,先后种过大棚蔬菜,养过猪,养过牛,养过羊,确实经历够丰富的。

大概也就在15年前吧,她终于研究出了致富门路,开了一个制作塑钢门窗的厂子,因为这些年农村盖房的人挺多,房地产也是热门,所以越干越大,弟弟也被安排到她的厂子干活。

就这样小梅靠着一颗不安分的心,还就真的把这个厂子办的风声水起了。

对了,还要说说小梅的婚姻,她性格一直外向,找了个本村的老公叫吴彬,吴彬从小就喜欢小梅,但是一直不敢说,总感觉小梅将来是要飞走的,当时老张家没让小梅出去上学,他倒是心里暗自高兴,没过几年,两个人就结婚了。

吴彬对小梅那是百依百顺,小梅想去干啥,他都支持,虽然也走了很多弯路,不过吴彬说:“失败怕啥,总比一直种地好,我这性格操持不起来,胆子小,没主意,你操持干啥,让我干什么,我就照做。我当初就是喜欢你这性格。”

下面说说小丽,带着全家的希望来到了省城读中专,学的是纺织专业。

毕业后高高兴兴的分配到了棉纺厂,开始吃商品粮,平平淡淡过生活,后来找了一个粮食局的对象结婚生子。

然后时过境迁,没想到棉纺厂的效益一再下滑,直到最后破产,小丽不得不另谋出路,40多岁,当初学的专业也用不上了,只好找了一个超市理货员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

小丽的老公呢,粮食局更别提了,也是很早就效益不行,和几个同事合伙开了一个小公司,转眼也十多年了,总算效益还不错,能够养活一家人。

小院里传出了一家人欢乐的笑声,张大爷说:“当初让小丽出去上学,一直觉得对不起小梅,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想想当初的选择还是对的,如果换过来,可能小丽真的没有这个魄力,小丽胆子小,这就是上天的安排呀。现在你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都算还挺好。”

“爸,我可是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多不容易呀,您偏心。”小梅不依不饶地说。

“那就认命吧。如果再让我选择,我们还这么选。”张大年感慨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