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封信: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著名美学家,文学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早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后留学英、法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大、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和享誉世界的美学大师,主要著作由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西方美学史》等。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留学期间向夏丏尊先生主编的《一般》杂志投的稿件汇编,信的对象是中学程度的轻年。他以“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识”,赢得了青年读者的感服,给予了很多人以启迪和力量。
这个系列,我将和大家分享十二封信中的主要观点,以及阅读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这封信是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下写的,作者针对两种片面理解,阐述自己对于青年学生如何处理学习和关心国事的关系。与现代提倡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观点相似。
学校与社会绝缘,与生活绝缘,在学理上说不通。“单面锣鼓打不成脑台戏。”两者都不可偏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书人关心社会,是分内之事,否则就成了书呆子,走上社会不接地气,开展工作未免不会犯脱离实际的错误。
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作者写孙中山先生羡慕其他地方干净的环境,便自己动手打扫门前街道。进而联想到一切社会上的污浊都应当如此清理。
“大事小事都要有人去做。”作者说。
的确,“不能扫一屋,焉能治天下”,再高大的广厦也是从一砖一瓦的奠基开始的,做不好小事,又怎么能做好大事。
记得有个笑话,说月薪越低的人聊天和考虑的事情越大,而那些收入高的人考虑问题更具体。
所以,每个年轻人都应当区分高瞻远瞩和好高骛远的道理,克服眼高手低的缺陷,摈弃不着调的夸夸其谈,从改变自己开始,从小事细节入手,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
近年来,网络上兴起一夜暴红等信息,浮躁速成的东西多起来,对青年百害而无一利。南京大学韩汝林教授说过“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做学问干事业要潜下心来扎实研究,不说空话。
二、你即是社会,社会也是你
“到民间去!要到民间去,先把学生架子丢开。”
瞧周围,朱光潜先生的观念在施行,大学生村官,下基层,驻村工作队,进高一级职称要有基层经历等,这些都有助于改变书生气,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现实中有很多人喜欢吐槽社会种种,也无可厚非的,但要看他的出发点,是仅仅为了泄愤还是探讨改进措施方法。
“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鼓舞了多少人。
“当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话引发了集体与个体关系的思考。
所以,不要居高临下摆出“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架势了,在指责前问问自己,我做了什么?我可以做什么?
“君子求诸己”经常默诵几遍,我们可能会少发一些无济于事的牢骚,无关痛痒的抱怨,而是俯下身子去听去看去实践。
参与社会实践做实事,这是现代青年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