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三星半
一年前的我会给它打五星。
那时候的我,并没有什么思考力。盲目从众而已。或许几年以后我依然会重读这本书。我想知道那时候的我,又有了怎样的感触?
本文观点可能极为偏激,如果感到不适,可以停止观看。我在思考它,但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不同,明天的我看今天的我可能会发笑。但我始终相信人是一点一点成长的。正如三十岁和二十岁不同,六十岁和三十岁不同。又或者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个定性的答案,你相信的,就是你自己的上帝。
01 它是否是伟大的文学?
前期我在执着于恶心,痛苦。后来我在思考,何为伟大的文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文学?(这本书的豆瓣评分高达9.2)
不是,我觉得它不是一个伟大的文学,正如豆瓣上豆友评论说:“它的社会性远大于它的文学性。”
读时感觉,是林奕含的生命成就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死亡把性侵这件事推向了一个极高的社会舆论点,还有她呕心沥血的写作。
在她的采访中就可以看出来,她是用生命在写作,她曾说过,我只有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才可以写,那,我的心情经常不好,那我只有在心情非常不好才可以写。
她也曾说这是她的屈辱之书。我觉得,这本书写完,就足以耗尽她所有的力气,有人说,她最后是被舆论,被人逼死的。但即使是这样那也是绝唱,一个人一辈子就只有一部,写完了,就再也没有了。
所以这本书就是她的骨血,用她的经历造出的骨血。豆友说,这本书就是一个人血馒头。是,是一个人血馒头,她把自己献祭,而社会,一部分从其中汲取养分,把它的作用扩大;一部分,狠狠的蹂躏它。(或许我也算是吧,因为站在上帝视角讨论,并且没有权利评判。)而有的人,只是沉浸在自己给自己的幻想之中,自己感动自己。(I WAS.)
02 何为伟大的文学?
之所以说它不是一个伟大的文学。那是因为我认为,伟大的文学不会让一个人在读了它的作品以后陷入无边黑暗,痛苦轮回。伟大的文学会带给人思考,也会带给人力量。在逆境中开出花,这便是人的韧性,也是何以人类生生不息。
就像莎士比亚的悲剧,观众即使看到最悲伤的场景,也不会一味的流泪,有思索,有惊讶,有其他的情绪在。
也如朱光潜曾提到的“眼泪文学”,能让你哭的文学不一定是好文学。像《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这是一个网文,三观扭曲的网文,初中时看完这本小说三周才缓过来,期间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无法自拔。(现在不会了,嗯,长大了。)
在林奕含的采访里,她曾说:“当你阅读时感受到痛苦,那是真实的。当你阅读时感受到了美,那也都是真实的。”这两种情绪我都感受到了。阅读时窒息夹杂着美感。直至坠入深渊。
小说字字诛心,每次读完都会变得压抑,心中如放了一块石头一样上不来气。但如果你读完它以后怀疑人生,那它还是一个好的文学吗?直面世界的背面一定就是好的吗?
当然,这些想法只是我对这个小说的见解,作者并没有说它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小说。只是观众把它推到一个如此高的高度,以至于我想要探讨,为何?
03 一些诡辩
林奕含曾说这本书不是在控诉,它是在讨论一个更大的问题,即在李国华这个角色身上,要叩问的问题是,艺术它是否可以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
在今天,我的思想是混乱的,因为我发现无论是林奕含还是我,都在进行一场巨大的诡辩。我不能说她是错的,也不能说我是对的,只能说,这篇文章的观点,是我此刻所思所想。
房思琪曾说:“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象力的。”
记得豆瓣有个豆友说:“她为什么不反抗?”
另一个豆友答:“你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象力的。”
其实不是,我们并不是无法想象,只是我们也许在潜意识里逃避。那丑陋的世界的背面,放佛我们闭上眼就可以看不见。也可能是我们强行把自己掰扯过来,可能是进化使我们变得无法感知他们的痛苦,也许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保护自己的礼物。(可能这只是我)
冷漠是人类的本性,保护自己也是我们的本能。无法想象他人的痛苦不是人的错。无法想象别人的幸福也不是人的错。因为遭遇不同,因为世界很大,世界很复杂。我们只能尽我们之力,尽可能的感知,尽可能的变得更好。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04 还是诡辩
站在上帝视角分析是令人不耻的,因为我没有资格对一个经历过如此痛苦的女孩如此评价,但我不知不觉又站到了上帝视角。也许这就是我人性中的潜在的恶吧。
所以这本书在我这里反反复复没有定性,一方面,我试图把自己变成林奕含,感受她的痛苦,理解她的世界。一方面我又希望把她从泥潭里拉出来,虽然知道自己无力也不可能。
所以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带着摇晃,一方面它是一个优秀的社会性小说,一方面它又不能算我心中伟大的文学。可能就像善与恶无法定义一样,这本书复杂到我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
那,谨以此文纪念我曾思考过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