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绿下的一抹灰(连载二十二)
尾声
这个世界,有另一个我,自在的飞着,飞在风中,俯视大地,俯视着我,飞的无比的轻盈与快乐。
这一年就这么结束了,毫无征兆的结束了,在激烈并略带悲伤的气氛下结束了。
在我从军十一年充满绿色的主色调下,这一抹灰挥之不去,也无需刻意挥去。它就像一个胎记、一个伤疤,虽然永远刻在脸上,但早已经与我融为一体,别人的指指点点对于我来说就像“你看那人好像一条狗”,由他去吧。
过完年,我再一次休假,依旧买了一张站票,好在可以先坐到嘉峪关,从嘉峪关再站到乌鲁木齐。
上车落座,车厢里人并不太多,对面坐了一个约莫5、60岁的大爷,寒暄了一会儿,看我骨骼清奇、天庭饱满,说道:“小伙子我给你算个命”。
正如我前面写到的,命就是早已注定的东西,我不相信逆天改命的说法,纵使能改也是命中注定要改的。我相信注定说,但并不是完全的悲观主义者,我相信自己此刻的努力也是早已注定的。
既然要帮我算那就算一下,也许大爷坐在我对面也是注定好的。大爷戴着发黑的眼镜认真的瞅了我几眼。
“小伙子一看就非常好,我看你要有一份新工作了,大概在四月份。”
我心里一惊,难道要成功的脱离体制了。兴奋的无以言表,却故作深沉的微微一笑的看着大爷。我焦急的等着听下文,想让大爷多说两句,可是大爷却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不再多说一个字。
我陷入了沉思。休假之前,主动和教导员谈了一次,我不想也无法继续胜任在体制内的工作。教导员表示理解,会考虑这个事情,在即将到来的转业会议上向政委表达我的想法,但也表示可能性不大。
怀着略带沉重的心情登上火车,却听到了大爷的一番命中注定,我心花怒放,站了十几个小时也并不觉得累。
回家与父母团聚了几天,过了元宵就匆匆回到了单位,盼望着大爷的言论能够成真。然而事与愿违,转业人员中终究没有出现我的名字。
教导员简单跟我说了几句,让我不要有思想负担,接着干,过一年再考虑转业的事情。我答应了,并一直好好干着,所以教导员说我的一大优点是听人劝。然而细细想想听人劝不知是好是坏,也许听人劝是毫无主见的表现,也许我错过了许多的机会未尝可知。
但生活就是这样,一切都会归于平淡,无论你选择哪条路,平淡的生活才是常态,在平淡中体味生活、享受生活,在平淡中充盈自己,在平淡中提高自己,在平淡中探究自己才是生活的本质。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四月份确实有了一份工作。月初,闲暇时间我在淘宝开了个网店,纯粹是出于好奇,折腾了好多东西,如手机充值啊、游戏点卡啊等等,赔了不少钱,但大爷的命确实是算准了的。
时光又飞逝了几年,这几年也发生了种种的事情,终究是小事,不如那一抹灰来的激烈。
这几年我一直抱着出来的决心,工作也做的很认真,对于能力而言大多数人是认可的,几年换了多个部门,可我依旧简单的固执的走着自己想走的路,在探究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
2016年底,改革的春风终于吹到了我这里,我又一次提出了离开的想法,领导也同意了。17年4月底,事情板上钉钉,我出发去西藏旅游。早就想去看看那片圣洁的土地,来一场洗涤心灵的旅行。站在美丽的然乌湖边,欣赏着眼前的碧绿蓝海,蓝蓝的天空显得他是离我那么近,点缀着白云倒映在水中,远处的略微暗淡的却纯净的山也倒映在水中,微风吹来,水面荡起细微的涟漪,让人无限沉醉于其中。然而此时我却接到了上级不批准转业的电话,我又一次“听人劝”,乖乖的回到了部队,继续从事着自己的本质工作。
17年底,我又一次毅然的报名转业,这次成功了,以复员干部的身份离开了这个服役11年的体制。
我深深的热爱部队,热爱这身军装,只是平淡且没有一点涟漪的生活已经无法让我再去探究自己、探究生命的本质。我必须走到一个新的点上,拐到新的道路上去完成之前无法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这就是我想要去搞明白的事情,这军绿下的一抹灰也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回头来看这些点,他们也都是我想要去尝试的人生。
借用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的结尾——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End.-
魏守峰·写于2018年11-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