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1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的
前面写过35岁职场天花板问题,以及得出绝大多数人无法摆脱职场天花板,并得出了大多数最好的归宿就是安稳地在一个体制内的饭碗安享终老的结论。
今天来说说,我们大多数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的。
毕业了,告别学生时代,走入社会后,我们收到的大多数信息,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员工,如何在团队中协作,如何获得老板、领导的青睐,然后升职,加薪,后面可能还有,买房(哪怕负债),找对象,结婚。
在和同伴的比较中,力争上游,这关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面子,亲友赞许,羡慕或者鄙视的眼神。
每天我们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经常加班,经常涮夜,经常熬夜,甚至把996当做是福报。
我们把这种生活看着再正常不过,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过的,一同感受到这种生活的希望与失落,兴奋与纠结;这里面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触手可及的感受,具体的目标,量化的KPI,量化的彩礼和首付,量化的身高,三围,老爸的官位,等等等等。
当我们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忙碌且充实的时候,我们的认知也就被压缩在上班下班,工作生活旅游,圈子里的蝇营狗苟上面;眼界被框定在了职场这个象限内,很难再感知到象限以外的世界了。
是的,我们是被当时的情景一步步推着走到现在的境地的。当时也听到或者看到过“三十五岁职场天花板”现象,但总觉得离自己还远,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可以继续在夜店里high,可以宵夜撸串扎啤,可以王者农药……
直到HR找谈话的时候,或者大环境恶化公司业务紧缩开始裁员的时候,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危机的来临。
既然已经看到在职场象限中的不可持续性,那又能怎么办呢?
除了个别极少数要么聪明绝顶要么有高人指点,悟出了必须跳出职场职工低维度象限的道理外,其他绝大多数人依然浑浑噩噩,混吃等死,不知所踪。他们的后半生注定憋屈、不甘心但是没有勇气放手一搏;仅仅为了一份工作,一份仅够勉强糊口的薪水已经拼尽全力,活得毫无希望。
有没有办法摆脱困境?也有,就是不适合绝大多数人——创业,或者说跳出职场、由市场直接来养活自己,继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但是创业这条路过于崎岖不平、跌宕起伏、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创业可能导致的血本无归和负债,一般人根本受不了;所以许多“明白人”、“好心人”、“有良知的人”都会劝你别辞职,断了创业的念头,创业约等于填坑——这话也对也不对。说它对,是因为大多数人根本不具备创业的基本素养,创业无异于送死;说它不对,这种说法其实是扼杀了许多人试图实现跃迁的念想和机会,让他们永远地困在在低维度低天花板低价值的职场里苦苦挣扎,毫无希望,了此残生。
最后,想多说一句,绝大多数人根本无法脱离舒适圈,走出舒适圈太过反人性,所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走出舒适圈就是个美丽的谎言。在职场这种天花板很低的价值体系里,按部就班才是绝大多数人的最优策略。
但是,一旦实现了象限的跳跃,不再受困于职场象限,则眼前马上一亮,天宽地阔,这样就进入到一个新的天地,新的象限了。
这就是升维思考,降维打击。和职场有关的年薪,月薪,年龄,学历,性别等等规则不再起作用,当然,你也就真正自由了。
写到这里,我想该知道怎么选择了吧。
KEVIN.H.STEWART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