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ZA对答中国教育
前言
众所周知,这个世界诸多方面正在日新月异地变迁着。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然而,这场巨大的变革还伴随着,甚至导致了很多可见和不可见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当今中国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以及教育形式和其发展潜力的变化。
本书列出的问题来自我们举办的一场会议中随机整理出来的家长们的现场提问和我们给予的答复。
本书中很多的观点和见解是从诸位笔者历时三十余年探索求证未来教育的新理念中提炼而得的。
所有的问题和答复分布在7扇大门中,每一扇门都有一个特定的标题和颜色代码,因为这些问题涉及面很广,这样安排对读者来说更容易理解。我们希望这些元素能够抛砖引玉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新理念、新方法,而这些理念和方法会在整本书中更清晰地展现给读者。
读书指南
READING THE BOOK
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其涉及面很广,对每个问题的回答 都需要很精 练,其实有些问题需要一本书的篇幅才能比较好地答复,所以这里针对 如何读这本书给您提几个建议,或许会对您的阅读有所帮助:
1.初步的答复
这里提出的都是现实问题,代表了中国的家长和教育人士在这个不 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正面临的挑战。其他国家的家长也提过类似的问题。下面的答复只是最初步的,不能当成完整和最终的答复。
2.按需教育
在我们看来,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哪怕是双胞胎。每一对父母,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家庭或课堂都各不相同。因此,每一个家庭或学校课堂对这些回复中所体现的工具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家长或老师可以根据符合自己情况各取所需,各圆所愿。
3.“答案并不在出问题的地方”
请记住这几句谚语:“答案并不在出问题的地方。”或者,爱因斯坦的名言“沿用导致问题发生时所采用的思维模式是无法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往往可以打开一条新的道路,而答案一旦定论就会成为一条死胡同。所以,本书提供的并不是定论,而是开放式的答复。
备注:
本书所有没有批注的引用都是来自“哲学框架结构”知识产权的文献库
本书没有使用kids一词,因为这个词最初有小山羊的意思。我们这里 所使用的“孩子(children)”一词是指年纪较小的人。
大部分家长在提问时并没有具体指明自己孩子的年龄,而在新教育模式中,年龄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我们无从得知这些孩子的年 龄,所以读者也许会发现,有些答复在表述时是针对各个年龄段的 孩子统一作答的,这有可能在准确性方面无法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程 度。
安瑞兹·格瑞鲍姆
金色大门:原理与态度
用什么方法帮助需要应对困难的孩子最好?
首先要确定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困难?在决定解决方法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是什么样的困难。每一类困难(困难一般都成组出现,不是单一的)所采取的解决办法是不一样的。
举例而言,如果孩子很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和另一个孩子太好斗,殴打其他孩子的帮助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
总的来说,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建议采用以下大致的处理方法:
父母或老师应该相信孩子取得成功的能力。孩子需要从父母或老师那里感受到这种信心,而只有在父母或老师发自内心地拥有这种信心时,孩子才能感受得到。所以,问题就不再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了,而是:
父母或老师是否相信孩子有能力克服困难吗?
如果不相信,那么孩子所需要克服的就不仅是自己的困难,还要面对父母或老师对自己缺乏信心的问题。拥有信心是一项重大的责任,而大多数人却宁愿把这份责任推给别人,宁可去指责别人而不去好好反观一下自己。
然而,有些困难是无法直接克服的。比如说,如果一个孩子个头不高,但又无 法接受这一事实,而父母和孩子对此都无能为力(即使有些医疗手段可以有所帮助)。
这时问题就成了:“如何面对身材矮小所带来的困扰?”而不是:“如何才能长高?”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信心便是父母能够提供的首要帮助了。这样一来,从信任孩子的能力就变成了相信小孩子能够应对困难,而不是如何长高。
这也就让人想到了非常重要的一句格言:“最重要的不是你在生活中遭遇了什么,而是你面对一切的方式。”
孩子也可以自我鼓励:“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别忘了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这时问题就成了您自己有没有能力面对困难,您的孩子是否看到了您是如何面对困难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应始终站在孩子这一边,其次才是鼓励和帮助帮助完成下一步。
他们要成为孩子可以依靠的坚强堡垒。即使孩子知道有些情况下,他们也还是要独自完成任务。
白色大门:学习和提高技巧的新方法
如何使独生子女学会关心别人?
1. 要以身作则。要让自己的孩子看到,他的父母就是在照顾自己,相互照顾的力量,照顾孩子和其他人。率先垂范所起到的引导作用是很具有感染力的,不过这种关心的动机应该是真实的,示范应该是真诚的,不是单纯表演给孩子看。
2. 要知道,就跟学习一门语言一样,孩子是在听了无数次之后才开始张口说话的。关心他人也是如此,孩子在观察、吸收了越来越多的关心之后,才会在某一天开始学会给予。假使您通过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也关心自己,他的心就会收紧,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或者,孩子们给您表演关心而不是真心关心。
3. 给孩子营造一些让他能给予所需的情境,比如让孩子有一些别人所需要的事物。让孩子发自内心地产生想要给予的欲望,不是因为大人向他要了,而是因为他拥有一些别人需要,于是想要给予对方。刚开始时,可以设计一些过家家式的场景,然后过渡到真实的生活场景。
4. 您的孩子还很小,也应尝试着让他们与其他孩子相处,而且不仅限于同龄的孩子。这样您的孩子就会体验到交换的需要,学会给予和接受,持有和放手,能在保护自己兴趣的同时又饶有兴致地与他人一起发现新事物。
5. 给孩子营造一些家庭游戏场景,在这些场景中设计各种沟通形式,比如交换、辩论、协商等,这样孩子就能体验到与人相处的复杂性和价值。
6. 讲关于人类交换的价值和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学习的故事。故事可以教会孩子很多事情,可能当时孩子并不适用。这也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为孩子未来会遇到的挑战做好准备。
7. 告诉孩子你今天的经历以及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样,孩子们可以提前感知到成人的生活,也提前学到如何应对生活。然后,鼓励她们讲述他们的今天的经历以及孩子们新学到的东西。在谈话的时候,仔细倾听孩子、从孩子身上学习,这样一来,你也教会了孩子倾听他人了。
8.教会孩子讲笑话,也鼓励孩子讲笑话,这样,孩子就有了幽默感,也会在生活中使用幽默感,而不是不好意思做尝试。
绿色大门:儿童的创造力、自由和成长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学习就是乐趣,特别是通过经历学习。你有没有看到过孩子第一次学会从杯子里喝水?孩子脸上完全的享受和希望在此时此刻更多地体验,简单而感人。
对孩子而言,体验从未体验过的、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十分自然。好奇、希望学习、去关爱、探索新事物、去了解不曾了解的,都是学习过程的天然组成。当他们学会走路,很自然,当他们一次次地摔倒了又一次次地爬起来,也很自然,他们并不介意。而是我们,他们身边的人才会介意,才害怕他们会伤害到自己,他们反而并不介意。然后,他们习得了我们的恐惧和焦虑,他们也开始恐惧和焦虑。
要意识到孩子待在一个盒子样的教师里、坐在椅子上、趴在桌子上坐上几个小时返券违反天然学习的法则。所以,学习可以也应该更有乐趣和享受。缺少了乐趣,学习成了彻底不自然、也无法理解的过程。
所以,首先,我们需要把学习带回来更加自然地轨道上:通过经验学习。对家长还老师也一样,试图然学习的每一个部分都变得富有乐趣。
但是,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学校教育情况,就算是上幼儿园都更像个惩罚措施而不是乐趣。这意味着学校教育需要严肃的整改,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失去他
们天生的好奇心、对探索的热爱和希望学习更多自己不知道的愿望。
我们建议在整个学校教育改变之前,你-家长和教育者,要尽力让学习变得更有意思,就算每天只有很短的时间。问问孩子在学习中,哪一部分是孩子不喜欢的,为什么不喜欢,试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这种情况。
孩子也能从任何心怀好意的人身上学习到很多,无处不学习,无时不学习。在大自然中漫步、进行对话、踢足球、听故事、玩音乐、在车库里建造东西――所有的这些和更多的活动都是学习。
黄色大门: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
怎样鼓励孩子和父母交流?
总得来说,交流是、也应该是自由的,发自内心的;交流不应该是强迫的、或被需要的。压力和期望能够减少交流或者迫使交流变得不自然、不真实。
以下建议也许有所帮助:
有计划地开一些定期家庭会议,专门找个时间,不要太长,找个家人坐在一起的时候,例如饭后。总而言之,家庭会议是个特殊设计的场景,鼓励每个人谈一谈自己遇到的问题、担心的事情或者开心的经历。可以一天 一次或一周一次,根据家里的情况和需要来定。
家庭会议和其他特殊设计的机会和时间都应该成为“不批评地带”,在这个“不批评”地带里,孩子感觉到就算他们犯了错误或者害怕犯错误也不会被批评。
安排一些由父亲或母亲和孩子共同做事情的机会,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很容易打开话匣子。比如一起在外面散步,一起洗碗,一起开车出 去,一起做游戏等。
在孩子想要和您说话时不介意被打扰,乐意根据孩子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同时还要教育孩子尊重您的时间,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相互的。
倾听,倾听,倾听。永远要先倾听(除非是紧急情况),然后问开放性问题。孩子常不容易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但更容易回答“谁”、“什么时候”、“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但是不要强迫他们回答,尤其是刚从幼儿园或学校放学回来,或者在孩子们刚刚有过过于激烈的经历时。所以,当您的孩子放学回家或者从幼儿园回到家后,您问孩子:“今天过得好吗?”您的孩子回答说“很好”,然后就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这时,您可不要以为孩子真的没事。要学会继续追问孩子更多详细的情况,而且最好在孩子的心已经从学校收回到家庭氛围了再问。
对孩子的世界感兴趣;要把孩子的话严肃地对待,不要漫不经心地忽略孩子的问题。可能,你眼里的小事情在孩子的世界里完全不是小事儿。
一定要记得,孩子的世界和现实情况与您的有很大的不同,要尝试着融入到孩子的处境中去,这肯定能使你们之间更好地对话。 如果您只是尝试着让孩子了解您的处境,这就会演变成一种单方面的说教,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在你走进过他们的世界之后,如果可以,请你的孩子走到你的世界,或者通过故事。如果你的孩子能够感知告诉孩子你的工作,和孩子们分享你的考虑和担忧(当然,只有在孩子能够承受的时候)。
蓝色大门:行为、协定和平衡
孩子脾气犟怎么办?
需要知道的是,生气、过度敏感、脾气大或倔强等表现只是一种症状,不是病。家长或老师需要找到引起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原因,理解和处理这些原因的核心,而不仅是把它归咎到一种症状。
例如,生气往往是因为在家里、学校或者人际关系间有矛盾,孩子不能独自解决。有事儿烦着孩子,孩子想通过生气的方式摆脱掉这些烦恼,或者无缘无故地大哭一场,又或是其他类似的行为。有些时候,孩子只是简单的尝试我们就把他解读成坏脾气而不是给予支持和理解。
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可能变成一种习惯,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反应。我们应防止让这种发泄成为一种习惯,因为一旦习惯成性就需要花更长的时间,采用更长期和深刻的方法才能扭转,这时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习惯了。
试图去处理原因和明显的情绪反应,在其变成一种行为模式之前,将其消解—允许它的发生,但只能在安全的情况下发生,同时绝不允许暴力。例如,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你也因为困扰着孩子的事情而生气。这样,你就加入了孩子的队伍,而不是和孩子对抗,很快你就会发现,这样一来,不但不烦了,反而还挺有趣的。你也可以把愤怒和过度敏感转到另一种表达方式上去,例如大声地歌唱或者玩一种特殊的、能释放压力的游戏。
总结:
我们应该在想解决方法之前把我们叫做“坏脾气”的情绪当成孩子需要的调整过程。要明白,在面对造成坏脾气的原因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消除困扰和提供温暖的支持而不是抵制孩子的情绪。
这个问题请参考金色大门第6个问题的回答。
红色大门:习惯、成瘾和专注力
怎样避免孩子上网成瘾?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网络成瘾的孩子数量正在与日俱增。这里提出的只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切入点,或许可以引发不同角度的思考。实际上,网络自九十年代中期,已成为后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而现在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正有计划把地球最偏远的地方都连上wifi。
随着手机的发明,网络随处可得——睡觉时,它在枕边;处理文件或溜大街时,它在你身边。你都不需要坐在屏幕前,屏幕跟着你走。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深深地嵌如生活了,以至于大多数的孩子并不知道除此之外的其他生活方式。这就像对糖的成瘾——已经深入生活,以至于人类都无法觉察到。
在五十年代早期,当医生发现脂肪对人体健康不利:脂肪会引起肥胖,医生开始建议要无脂肪饮食。所以,食品公司在生产食品的时候,加了很多糖。已经证实,糖成瘾比可卡因成瘾更为严重。随后,当现代社会发现糖尿病时,医生建议使用糖的替代物,而这对人体的伤害更大。
现在人们可以购买更多的自然糖源,像水果或解析不同的脂肪而不产生副作用的糖。不过,对于糖成瘾的人来说,用苹果来戒断冰激凌十分困难—就算他们知道苹果要比冰激凌健康得多。一旦冰激凌变成一个的成瘾项目,戒断过程将十分困难。
现在我们来一步一步地接近这个巨大的课题:
第一步:问你自己孩子是如何迷上网络的?他们可不是从电脑屏幕里蹦出来的,他们的手指头上也没有长互联网终端设备。显而易见,对网络的迷恋从一开始就是违背自然的。
第二步:意识到现在的孩子接触网络的时间都太早了,他们还在成长过程中,他们还没发展出任何抵抗力和核心素养。做父母的应该认识到,通过任何形式的屏幕接入的网络对孩子的大脑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毒品。当然了,如果把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放到电视机前可以让他们安静很长一 段时间,这样非常省事,但这也正是上瘾开始的地方。
第三,孩子通常是因为没有其他人,或者更有趣的现实生活才开始对屏幕的世界上瘾的。等到大多数的家长意识到,已经为时已晚。而且这种网络成瘾还有许多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孩子长大后会对其他孩子,或广义的人类产生恐惧。互联网和所有的社交媒体都变成了对现实生活的逃离。
第四,对孩子来说,任何智能技术无非只是一个可以学习的新事物,他们 会很自然地想要了解。对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在纸上画画和在平板电脑上画画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可是如果我们把平板电脑大肆渲染,他们就会觉得这个东西非常特别。
第五,在很多时候,孩子的很多习性都是从身边的大人那里习得的,如果 孩子身边的大人就对上网非常着迷,那么孩子也有可能会染上这一毛 病。
第六,免疫力的问题。如果您想给孩子做疫苗接种,您会给孩子注射含有减毒或灭活疫苗的注射液,以形成抗体。在此我们可以采用类似的做法:对于从没有接触过网络的孩子来说,当他们长大后第一次接触网络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因此,我们建议:
1.请注意监督才几岁的孩子,尽量不要暴露在网络下。还需要检查为什么孩子刚开始会接触到网络。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提供一个推迟或者减少网络接触的环境(就像不应让孩子过早或过量地吃糖一样,吃糖对孩子的大脑也有类似的影响)。
2.使用和接种一样的方法,如果孩子从未接触过网络,孩子第一次接触网络会产生什么影响?他们当然没有免疫力能够抵抗网络的侵蚀。
3.如果科技和其他东西一样放在孩子的面前,孩子会玩一会儿,然后就换到其他东西上了。所以,不要太把网络当回事儿或者刻意地防止。玩一会儿科技,然后就放下来了,和其他的玩具一样。
4.并不是只有科技才能产生有意思、令人激动的体验——随时随地都能学到新的事物才是正道。
5.帮助孩子和其他孩子或成人交往。
6.和孩子玩耍到没有任何科技可以比拟的地步。
7.和孩子们一起发明创造——这样,孩子就能享受到自己创新的乐趣,而不是单纯消费别人创新的成果。
8.和孩子一起看合适孩子年龄的屏幕内容(您会发现,他们经常会要求把同一个节目看了又看)
9.如果是在孩子身边的某一个大人导致孩子上网成瘾,这个人首先需要开始戒除网瘾的康复训练才行。
10.永远都不要追求一劳永逸。每次一小步就好了,只要证明方向对了就好了。同时,记着上面说的网络免疫疗法,但免疫疗法的网络暴露度一定要比孩子长大之后会遇到的强度低。
银色大门:应对变革时代、海外留学
如何帮助孩子设定长大以后的目标和抱负?
意识到有三个层面的目标:
短期目标
中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
首先,你应该先给孩子介绍短期目标,例如饭后清理桌子、或者每周末完成作业。当设立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设立目标并且完成目标的重要性。为了能够帮助到孩子们,用彩色笔在孩子屋子里的白板上写下来。把这个过程当成游戏,例如,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把黑板上对应的任务擦掉。
孩子能从这种游戏里学到很多,时间长了,孩子就能模仿这种游戏模式,自己完成任务了。
如果他们在长大一点,他们就能提前计划一周的事务,他们就能够为自己列出一个清单,这就是中长期计划了。
再大一点,孩子开始思考当他们长大了想做些什么,这个工具就能够能使孩子终生受益。
总结:
为人父母者都知道,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可能会非常复杂,这种关系随 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变化。我们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的,尽管为人父母有可能是我们长大成人之后,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第二要务。
因此,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给孩子提供的帮助有时会被他们理解为对他 们个人事务的干涉。而如果我们不帮助孩子,他们又会错失接受有力支持 的机会,感觉自己被遗忘或忽视了。
在本书其他地方已经提到过,孩子的人格会在八九岁时初步形成,在这个 年龄段,家长应该更加密切地关注孩子,发现他们有哪些天分。以这些天 分为基础,孩子更加明确的抱负会发展出来,并在孩子长大成人后引领他们找到将要追求的具体使命。
如果目标是由父母设立的,很可能,就算孩子长大完成了这些目标,他们还会觉得这不是他们自己的目标,但会一直取悦家长,但内心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如果是这样,家长就必须继续帮助孩子改变他们内心的目标,就算他们已经长大成人。还有一种情况,孩子们会逆反家长设立的目标,如果之后他们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这可能和父母当时给他们设立的目标相似。
我们认为,在孩子长到8岁以前,家长应该在前方给孩子带路、示范。 在8到12岁之间,家长应该站在一旁观察,在必要时提供协助。到了12岁 以后,家长应该在孩子的身后陪伴着他们,当他们请求帮助时再提供帮 助,或者在发现孩子过于偏离正道时再提供帮助。(请同时参考红色大门第1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