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

年轻的时候,要把野心写在脸上

2017-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周不周

16年10月份的时候,下决心说要坚持写作,结果两个月没到,就被随便找来的一些理由给不了了之了。

一晃一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这事,发现自己抓住了“写作”,然后把“坚持”落下了。

写作本是一件磨性子的事,坚持着做,心性得超级成熟才行。去年只知道把写作坚持下去是件了不得的事,因为关注的牛人们都这么做,都这么说,至于如何了不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竟完全没有搞清楚。

重提旧事,因为我要脸,说好的事不能就这么忽悠过去。又觉得现在的心性总比去年成熟一些吧,于是就把坚持写作这事加入进生活。

坚持写些什么?我早就想好了。

此前和朋友聊天,因为吐露了一些野心,被认为我的想法很危险。其实这哪是危险,而是我还没有说这些话的资格。

但是呢,我又特别想说,所以就想写下来,说给自己听总不危险把。假使也有人觉得:嗯,OK啊,那就太幸运了。

趁着年轻,我想把野心写在脸上。

1

读书的时候反复学过(高中一次,大学一次)两个概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唯物主义是“对”的,唯心主义是“错”的。这个设定从此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以我们看不见看得见的样子指导着我们的生活。

后来我发现,唯心主义是“对”的,唯物主义是“错”的。更确切的说,对于我这样的人,唯心主义更有指导价值。

用唯物主义来指导人生,因为物质决定意识,换个角度望过去,只有被证实确实存在的事物才可能被接受,成为大脑中的一部分。

于是有了这样的人生:父母希望你30岁之前成家,因为大家都这么做;父母希望你成家后快些有个孩子,因为大家都这么做;父母希望你30岁能够立业,因为大家都这么做。

而用唯心主义来指导人生,却是另一幅光景:我希望我30岁之前成家,因为我想有个家庭;我希望我成家后快些有个孩子,因为我想要个孩子;我希望我30岁的时候有自己的事业,因为我想给我的家庭更多庇护。

不还是一样的生活吗?不,完全不同。笃信了“唯心主义”的人,把生活的主导权握在了自己手中,不再去纠结对和错,而更关心这些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想要什么,就拼尽全力去争取,我选择自己来定义自己的人生。

2

16年的上半年,我还在老家工作,揣着下班玩什么游戏、周末去哪鬼混的心思,过得安逸极了。

偶然间看了本书,吴军老师的《智能时代》,被书中描绘的景象吓得一个从早到晚大惊失色,因为差点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

起初,其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许知道,但知道的模模糊糊,没办法讲清楚。但却很明白自己不想要什么,不想要那种一眼望去,竟然知道自己10年、20年、30年、40年后过什么样生活的人生。

然后顺着不想要的相反方向望去,我慢慢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想要那种随时有能力跳出自己厌恶的圈子,随时有能力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随时有能力践行自己的想法……

叫做自由也好,叫做主动选择也行,按照上文的意思,叫“定义自己的人生”也许更合适些。

3

后来的学习中,我接触到一个颠覆性的概念:把七年当作一辈子,来自李笑来老师的践行方法论。

人的一生可以有好几辈子,比如我上辈子是个学生;这辈子做运营的活儿,给老板办事;下辈子敲着键盘,成了作家;下下辈子,跑去开个小餐馆,竟做了厨子……

如此生活,哪还有七年之痒。快痒的时候,这辈子已经过去了,下辈子开始了,注意力全被放到了新生活上。

如果自己的另一半也是这样的人,更不得了,竟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爱情。和一个作家谈恋爱肯定不同于和一个厨子谈恋爱,不是吗?

于是,有可以比别人多过几辈子的机会,为什么不去争取。但你就想稳稳当当过一辈子,也不赖,毕竟得到的越多,付出的也越多,意外也越多。意外在不让人失望方面,从未让人失望过。

4

这一年学到的许多概念中,我笃信着一个在我看来优先级非常高的概念:自证预言。甚至我要给它加上一个定语:伟大的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人会不自觉地按已知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之所以不被察觉,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暗示,暗示以后,会做出选择,一次选择,两次选择,三次选择……当选择成了习惯,预言成真了。

一个内向的人,并非生来内向。我就是如此,小学的我活跃到自己都害怕。

后来上了初中,面对全新的舞台总想表现的更好一些,于是我暗示自己:不能丢脸,不能丢脸,不能丢脸,然后因为有着这样的顾虑,避开了一次又一次表现的机会。

上了高中,又是一个全新的舞台,我暗示自己:不能丢脸,不能丢脸,不能丢脸,又避开了一次又一次表现的机会。

到了大学,特地选了个远离家乡的城市,我暗示自己,不能丢脸,不能丢脸,不能丢脸,继续避开一次又一次表现的机会。

终于,我变得内向,相对于外向的那个内向,那个预言中“不能丢脸”的人,因为很少表现,当然不会丢脸。

伟大的自证预言。

5

无论满意与否,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永远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做过的事,遇过的人,犯过的错,都无法再去改变。

但是未来还在,而且触手可及。此时此刻的自己,正悄无声息地暗示着未来,或者说,定义着自己的人生。

题图摄影:Free-Photos

图片授权基于:CC0 Creative Commons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