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野孩子》:幸福很简单:有家回、有人等、有人爱

2024-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博然一笑2020

清代诗人袁枚曾写过这样一句诗:苔花如小米,也学牡丹开。

电影《野孩子》里的“小偷哥哥”马亮和孤儿轩轩,虽然生活窘困,无人关爱,但他们却如那小小苔花一样,模仿着牡丹的样子,努力盛开。

对于他们而言,幸福的概念很简单:有家可回、有人在等、心中有爱。

首先,来看看“有家可回"。

流浪儿童马亮最开始的家在一栋废弃的小楼里。那里阴森寒冷,终年不见阳光。但在马亮蜗居的几米见方的空间里,却有”家“的味道。

马亮不仅用自己搜罗来的东西装饰着他的小家,还养了几盆植物,让有些发霉的空气里,多了些生命的味道。

认识了轩轩之后,马亮带着同样苦命的孩子,离开了原来的城市,来到了一所废弃的游乐园落脚。

两个孩子,每天辛苦劳作之后最开心的时光,就是把从其他地方捡来的东西拿出来,用心装饰自己的“小家”了。

红色的金鱼、蓝色的沙发、彩色的花窗.......,这些别人不要的东西,都成了他们家里的宝贝。

不管白天有多辛苦,只要回到这个“拼凑”出来的家里,心里就会踏实很多。

作家梁实秋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比自己的家更舒适,无论那个家是多么简陋,多么寒碜。”

一个人只要有家可回,便会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其次,来说说“有人在等”。

马亮和轩轩虽然安顿下来了,但朝不保夕、营养不良的生活让轩轩生病了。为了给轩轩看病,马亮不得不加入一个盗窃团伙。

每天在外面提心吊胆的马亮,唯一的牵挂就是轩轩。

尽管他对生活已经绝望,但只要想起家里亮着的那盏小灯,想起趴在那里眼巴眼望等他的轩轩,马亮就会觉得还得继续活下去。

辛弃疾在《清平乐》中写道: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诗中所描写的人儿,都是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存在。

一个人只要有人在等,便会有继续坚持的勇气。

最后,来讲讲“心中有爱”。

马亮流浪多年,经历了太多的人心险恶和谎言背叛。这一切,让他的性格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灰暗”的颜色。

尽管会有失望和沮丧,甚至有些“不光彩”的背景,马亮的心中,却依然保存着善良的本性。

他热爱生命,所以会在废墟中养花种草;他心存善念,所以会惦记和牵挂轩轩。

为了给轩轩找到更好的生活,马亮拼尽了自己的所有。

分别的那一刻,他除了给轩轩穿上了最好的衣服,除了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塞在了轩轩的书包里,还说了一句让所有人泪目的话:如果我在黑暗,希望你能光明。

傅尔顿说:爱,是将对方的幸福,放在自己的幸福之上。

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爱,便会有努力生活的愿望。

人生海海,愿你我,有家可回、有人在等、心中有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