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打坐(四十三)拱手垂裳
太上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其实人性,生而安静,没有哪个人是主动求虐,喜欢争斗的。可是,现实生活确实又充斥着各种引诱人心欲望的事物,这些诱惑使我们如同风中落叶,四处飘遥,又似无根之浮萍,随波逐流,好像断线风筝,一经飞天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看到一位教授说“人生的一切问题,就是内部和外部谁决定谁的问题。”不由深以为然。曾遇到一些朋友向我诉苦,我明显的感觉到他们内心的焦灼,一方面渴求平实自然之道可同时却被强大的现实洪流裹挟,头脑被所谓的精英思想占据,被自己强烈的欲望推进,追求贤能异才,追求稀有之物,同时在不自觉中既成为外界诱惑的被蛊惑者也成为蛊惑他人的引诱者,在这种“努力”的状态下,精力渐渐消耗,有些甚至出现情志的问题……这就是在内部和外部谁决定谁的这一问题上出现了问题,可见,一个人拥有定力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看到老子这句话,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与老子所倡导的返璞归真的思想可谓完完全全的相反。老子说,不标榜贤能,不看重稀贵之物,不显露那些引人贪欲的事物。如此不外乎人心才能安定。只可惜,如今的各类营销和消费推广,无一不是极力勾起人们的贪欲,无一不是尽力让人心神摇曳,刺激人的感官,促进人们的消费。渐渐地,我们就把“见可欲” 视为很自然的事情,心也就跟着跑了,乱了。
当然这句话也可以从个人修行的角度去看。修行最主要的就是静心,所以不必强烈追求异能,什么气啊,窍啊,这些就是修行中的难得之货,知道即可,一切都是由积累而成的顺气自然。可人心一造作,就失去智慧。举个例子,曾经在寺院的时候我也学习过本章的内容,很有意思的是那个时候我抱着强烈的学习之心去阅读,所以费了很大的功夫却总感觉自己不甚理解。这次我重新拿起本章,摒除掉多余的想法,反而很容易就理解了。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很多人觉得虚心实腹是古代中国统治者的一种驭民术,很显然嘛,让人们吃饱喝足少想事儿,所谓“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统治自然长长久久。其实,不是谁都有能力和格局达到用“道”的思想去治国的,“道”的治理方法就是《易经》里说的“群龙无首,吉。”我们观察公司的领导最能体会这一点,越是领导能力强的反而你感受不到他的存在。我很尊重的一位领导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管理公司,他一年去不了公司几次,好多员工几年了都没见过他,但是即便如此整个公司仍然仅仅有条的生产经营,而且老板说话少了,很多事情员工们都会自我进行调节反而少了很多的扯皮。所以说只有足够自信,足够有能力,并且把公司的方向、制度和人员都理的非常顺了老板才敢拱手而治天下。
那么对于修行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聪明了”,想法越多往往心越乱,心乱者于修行而言是背道而驰的。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养生,跑健身房练一身的肌肉或者天天各种营养品、保养品运用自如,当然这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老子在此章中也告诉了我们如何获得健康的方法了,只有“虚其心才能实其腹,弱其志才能强其骨。”腹和骨就是我们的身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有弱化自己的欲望,平静养心,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消耗和胡思乱想带来的”阴“气,久而久之才能腹实骨壮,简单的说就是心要闲,身要动。要让身体常常劳作和运动,让心要静下来。我们常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看起来是骂人的话,但其实这不就是养生之法吗?如果说平时动也不动瘫在床上,但是却各种操心费力,那么这就背离了健康的大道了,如此用再多化妆品,吃再多补品都不对症。现在很多人都有情志病,比如抑郁症,其实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回农村种地去,让身体动起来,让神安静下去,让阳气生发起来,亲近大自然。所以说,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不合道的生活方式还有环境氛围所导致的。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是整章节的总结。七个字,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修行的方法,“为”“无为”。这和前一章也是相互呼应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当我们抛去自己思想中的“有为”之时,看似失去,其实反而得到了一个整体。”道”就蕴藏在其中,“无为”反而无不治了。
总结一下这章内容告诉我们不论是治国管理还是修身修心,向道之法仍然是以静观世界。当面对外界的各种千奇百怪的诱惑之时,定住自心,让“无为”之道根和慧眼堪破幻象。尚贤者不贤,贵难得之货者自贱,见可欲则心难安定。
保持平静,保持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