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孝子心

2020-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淡淡的湫

疫情期间,重读李密的《陈情表》。文章不复杂,皇帝想让他去做官,他以祖母无人照顾上了份“表”,说了下自己的情况,就这么简单。文章主要分为三段,第一段主要介绍了自己苦逼的成长过程;第二段主要介绍了自己的现状(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第三段则是像皇帝求情。通篇以“情”、“孝”贯穿始终。以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祖母的拳拳孝心,虽历经千年,今天读来依然让人有潸然泪下之感。难怪乎说“读《出师表》而不流泪则无忠臣之心,读《陈情表》而不流泪则无孝子之心”。不过读完之后,真心的觉得作者李密这兄弟是个苦命的主。

这兄弟刚刚出生六个月,他父亲就死了(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刚刚四岁,母亲就被舅舅逼着给改嫁了(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下好,他基本上成了孤儿,那也就算了,这老兄身体还不好,九岁了还不能走路(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不过好在他祖母可怜他(话说奶奶可怜孙子好像也是无可厚非),把他接过来抚养(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按照后文的说法,他奶奶躬亲抚养他的时候,应该已经五十多岁了“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在那个年代也确属不易。

俗话说“寒门出公卿”,这兄弟上学肯定是非常用功,百度上搜索到说法是:师事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于《左传》。但是那个年代可没高考,也没有科举,底层人民想要出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诸葛亮后来那么牛B,也要在隆中待了好几年,不断积累自己的人气,聚集粉丝。所以,在哪个年代,想要往上走,要不投胎投的好,生在士族大家,比如谢家(代表人物谢安)、王家(代表人物王导、王羲之等);要不就是有当时大牛推荐你或者对你青眼有加。举个简单的例子,洛阳纸贵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过,《世说新语》上说,左思花了十年的时间写了《三都赋》,被嘲笑的一塌糊涂(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但是经过张华一点拨(宜以经高名之士),找了当时的大牛皇甫谧一点评,立马就火了。甚至到了唐朝,李白还写了封自荐信《与韩荆州书》,希望能够都到垂青赏识。这不由联想到之前网络上读到的一段话“成功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一、身体好;二、确有本事;三、要有人说你行;四、说你行的人要够牛”。所以,后来李密这兄弟虽然做了官,估计一方面是自己努力,还有一方面就是有够牛的人推荐了他,当然跟他的孝顺也是分不开的(以上无考证,纯属臆测)。

据记载,李密“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据他自己说,他做官的时候还是想有番作为的“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但最终还是“坐事免官”。官了丢了也就丢了,关键他服务的蜀国很快也灭亡了,这下就他就变成了亡国贱俘,至微至陋了(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那也没啥,就回家呗,回家照顾奶奶吧。估计由于这兄弟名气比较大,朝廷还是不放过他,一直想让他出山为新的政权服务,什么太守啊,刺史啊,一直举荐他,最后皇帝还特地下了诏书(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然后就有了我们今天读到的这篇感人至深的《陈情表》。

我个人臆测,之所以李密不愿出来做官,固然有照顾祖母的一面,因为老太太已然九十六岁,而且李密本身也是“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也很难把祖母托付给其他人;另外,李密毕竟官场沉浮多年,对于官场的套路估计也是了然于胸。天下久分初合,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常有发生,更何况自己这种曾经“少仕伪朝”的人呢?况且在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他已经四十四岁了,老大不小,斗志估计也消磨的查不到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对晋朝司马氏并不完全认同,虽不能吞炭漆身,至少不服务吧。

当然,我们从文中也能看出李密不亏是在宦海沉浮过的人,他没有一味的只是拒绝,该情真意切的时候让人潸然泪下,该拍马屁的时候也没少下重重手。例如: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例如: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言外之意,朝廷治理天下都是以孝,我照顾祖母也是响应国家政策)。该给皇帝留的希望也没完全说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外之意,老太太都九十六,估计也活不了几天了,等她死了,我还是可以尽节于陛下的嘛。所以从中能看出这兄弟的情商是杠杠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