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注重朋友圈
一直都没有写文章,立的flag说翻就翻。原来坚持一件事真的不是这么简单。
……………分界线………………
最近都不经意在思考朋友圈这个事情,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打理这位“朋友”了。
从大一的下学期开始,我就觉得看朋友圈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但是关闭朋友圈入口总是过一会就忍不住点开了。后来我就干脆把朋友都屏蔽了,你没理解错,是把朋友圈两百多个人一个一个地给屏蔽了。只在有空的时候去点开那些对自己来说比较重要的人的朋友圈来看看,但有时候“三天可见”对我这种人真的很不友好。
不刷朋友圈的那接近一年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真的很轻松。再也不用看到那个红点就迅速点进去看谁又发了什么,也不用去经历朋友圈谁的喜怒哀乐。我真后悔怎么不早点这样做,浪费了姐姐的大好时光。甚至我有点瞧不起把生活写在朋友圈的人,这多大点事呐。
然而,促使我转变这个思想的是去年发生的那个“玻璃杯遇”事件。大家都在说早知道去图书馆带个玻璃杯好了,我完全听不懂这是什么梗。而且,在屏蔽朋友圈的这一阵子里,我老是过了很久才看到好朋友的生日已经过了,哪位朋友半夜“孤立无援”而自己全然不知,或者学校是有什么动态,什么招新改革等等都被我隔绝了。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跟大家的距离变的很远,甚至找不到什么共同话题。所以类似种种又迫使我重新去点开了两百多个朋友圈。
现在我偶尔会浏览一下它,大概了解一下“朋友们”的近况,但有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对待它了。
有人说,朋友圈就是一张名片,刚加了好友不要马上去聊,要给时间对方去翻朋友圈。万一,翻完了不想聊了呢?
我觉得这话还挺有道理的,以前我总爱删朋友圈,现在我总爱更改朋友圈权限,用某先生的一句话来说,终归是你的心不定,活的太胆怯了,以至于活在了别人的世界里,发动态在你看来已经是想着怎么令人满意,而不是记录生活或者取悦自己。
我不否认,很多时候,肯定不止我一个,在发朋友圈的时候要斟酌很久,也可能一个事情发两条动态,一条发微信里说着感恩与喜悦,一条发微博里,哭着劳累和心塞,整得跟人格分裂似得。但没办法啊,朋友圈是大家的,总不能每天在这种看似个人实属公众的场合里鬼哭狼嚎吧。虽然我不知道因为我之前做了一阵子的优惠券与及后来的打卡,会不会已经被很多朋友屏蔽了。我还蛮在乎这个的,毕竟怕我拉赞的时候没人给我点是吧,哈哈哈,题外话,题外话。
我依然习惯过一阵子把朋友圈改为自己可见。因为工作需要,自己新加了几十个好友,每当我看到他朋友圈是一片链接或者三天可见的时候,我真的一口老血把自己噎死。所以,我开始犹豫要不要把自己一百天圆满完成的打卡记录给删了,把自己的朋友圈重新改为好友可见。让每一个新来原在的人最直接的了解我。
那我岂不是又在别人的眼皮底下了?朋友圈吧,你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