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74/100 看纪录片引发了一系列思考

2023-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饭饭_bms

现在是2023.6.15,上午10.30,记录这几天。

因为暑假要去山西玩,所以最近一直和猴子在家看东西,最近正好在看“中国通史”纪录片,一共100集,我们也不需要看那么多,就从山西曾经的晋开始看,然后看了魏、辽、金这几个时期,都和山西这块土地有些关系。当然看纪录片会不时地串联起自己非常浅薄的历史知识,也可以把之前别的地方看到的信息碎片联系起来,这是有趣的地方。

在看魏的时候,因为讲到了魏司马昭去攻打蜀国,蜀国刘禅投降,后来还有一段“乐不思蜀”的言论,这导致后人对刘禅有了“扶不起的阿斗”这样的言论和固化的印象,这时猴子就问“刘禅在位一共几年?”他马上查了一下,发现在位40年,诸葛亮辅佐掌权10年,那么30年是刘禅当老大的。他又问“如果他是草包,他能当30年吗?”当然我的回答是“可能是诸葛亮的余荫庇护了后面30年呢?”

后来第二天猴子就去查了刘禅的信息,并且找到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之不符合当时的书写逻辑,其实是忤逆帝王的,而刘禅却没有砍了诸葛亮这样的论点”,于是晚上回家我们又看了一个关于刘禅的视频,进一步了解这位在位时间极长的帝王,发现他其实自小聪慧过人、能人善任、治理一方安定稳定这些不同的面,把我对刘禅的认识加了好几级。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和猴子两个人的思维方式就有明显不同,而作为教探究的我而言,我既没有科学精神,也没有探究的意识。

当我第一次在中国通史里看到刘禅时,我就只当他是一个被魏国灭了的国家帝王,只是一个没啥能力的人,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也是我自己的固化印象,这个印象的来源只是曾经看到的一个别人对他的评价,而对于这个评价,我没有自己去验证或者找到评价来源,而轻易地相信了,并且把它当做事实去看待,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不恰当的,这里面牵扯到了历史素养和媒介素养,对信息的来源和真伪没有进行检查和验证,就轻易相信。而且之后,我又从自己浅薄的历史知识中直观地提出自己的理解,把功劳归功于诸葛亮,这个说法更是错上加错。

和我完全不同的是,猴子在面对同样的视频时,他马上提出了疑问,并用自己的方式从各种渠道、评论、视频中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并进行组合和分析,得到了新的观点,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观点产生的过程,虽然在查信息来源(信源)时,他的寻找也只不过多看了几篇文章、多看了一些人的评论,但是这个过程是很有价值的,他在用更多的信息来补充自己的信息库,并最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由于我后面又说到了诸葛亮,所以猴子也又去查了一下三国演义中被神话的诸葛亮事实中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在一段信息中,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在问题中又了解了新的东西,从而又引发了其他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很有趣又深入的探究过程,而是这个过程中带有思辨、质疑、批判以及对信息的全过程应用,非常有思维质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