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笔记4
第二章要解释“为什么强扭的瓜不甜”。
还会谈到为什么“逼孩子”会对下一代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这会让孩子不得不习惯于不断被外部力量驱动——因为他自己的内驱力要么压根没有发展的机会,要么早已经被外部的压力抑制了。
我就是一个完全没有内驱力的人,因为直到上大学之前都是按照别人设定好的人生轨迹来走,不需要自驱。回过头来看,这样的我算是被逼迫了吗?好像也不全是,因为不仅是父母,还有亲朋好友老师同学都是同一个看法,我没有生出过反抗的想法,也没有觉得痛苦不堪。但要说没有被逼迫,好像也不很对,毕竟是被裹挟了,这个过程中没有自主的选择和思考,不过是因为能够胜任,所以不觉得痛苦,不想要挣扎罢了。
作者推荐我们做“顾问型父母”以及进行“权威型养育”, 即帮助孩子完成任务,但不强迫孩子做事,同时设定限制,就是支持孩子帮助孩子但是不控制孩子
一个好的商业顾问都会做些什么:他们能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而且心知肚明哪些问题最为紧要。为了让客户达到预期的目标,他们会引导客户考虑自己愿意做出的承诺甚至牺牲。他们还会提供建议,却不会强迫客户必须做出改变,因为他们打心眼里知道,“做出改变”在本质上是客户自己的事。
要让孩子从周围环境中得到如下信息:“这是你自己的事,这是你自己的生活,而你自己现在的付出,决定了你自己的将来。”
即使是装饰自己的房间这样的小事也能激活孩子的前额皮质。
胜任力分为四个阶段:无意识地无能,有意识地无能,有意识地胜任,不自觉地胜任。
第一阶段要让孩子知道失败只不过是暂时的失败,而教训则拥有长远的价值。最后一个阶段要防止自己的不自觉胜任。
孩子在其他地方可以有压力,在家里应该得到滋养和恢复,所以父母不需要对孩子有要求,爱他们就可以。
既要给孩子设限,也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做一个辅助,而不是掌舵人。
这章讲了很多写作业的问题,回想我的成长过程,写作业基本上是无人参与的状态,只有小学的时候问过爸爸数学题。从主动性上来说的确是像作者说的一样,在作业一事上我从来不会跟父母起冲突,即便我总是拖延到最后一刻完成作业。而且我总是在暑假的最后两天写暑假作业这件事反而是他们在朋友间的谈资,带着骄傲语气的吐槽,所以我也没觉得拖延有什么不妥。所以做作业的主动性我有,但是糟糕的习惯这口锅谁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