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论语·子罕篇第九》-2

2023-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拆书猫

原文: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党,类似于编制单位,古代以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这个党的名字。对于这段话,也出现了不同的理解。

其一,达巷党中的一个人说:“伟大啊,孔子!他学问广博,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孔子听了这话,对他的学生们说:“我应该专注于干什么呢?赶车吗?当射手吗?我还是赶车吧。”

这个解释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赞同。主要表达的是对孔子的赞美,说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样样精通。

另一种解释就比较有意思了。据说有人考证过,这个达巷党人是谁呢?就是小学课本上那篇《小儿辩日》中的主角,叫项橐(tuó),是那个用悖论挑战孔子且让孔子无言以对的孩子。

如果按照这个孩子从小就喜欢辩论给别人出难题这样的思路去理解的话,那这个解释就有点讽刺意味了。说孔子虽然什么都知道,但没有一样专长,哪项技能都达不到“专家”的水平。不过从孔子的答话中不难看出,孔子还是有大格局的,并不去解释自己哪方面厉害,也不要那个名声,当个车夫也未尝不可。

其实,这段话倒是可以引出我们现在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到底应该多才多艺还是要专精于一项技能呢?

专精一项,就是我们常讨论的“长板理论”,在某一个领域出类拔萃,傲视群雄,自然可以名利双收。这个观点也被大众普遍接受,毕竟一部分人是有固定目标和追求的。

至于多才多艺,前些年还兴起了一阵“斜杠青年”的热潮。说得就是这些人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擅长另外一种或者几种高超技能。这个现象近些年也比较普遍了,刚好对应了一本畅销书《逆商》中的理论。也就是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社会中,我们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就更能应对未知的不确定事件,从而保持稳定、踏实。

不过我个人认为,专精一项技能与多才多艺并不冲突,而且每个人的才华和精力并不相等。我能力不足,那就专精一项;我专精一项之后还有富余的精力时间,那就完全可以发展第二技能、第三技能。

毕竟大家都在努力追求美好,而学习的过程中,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所提升、有所收获,那种进步带来的快乐是很强烈、很持久的。

所以,不要自我设限,学习的快乐是充实的,远比刷完短视频后的空虚感和负罪感更令人开心和兴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