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往
时光匆匆,转眼来到了中年,回顾过往,人生的一幕幕,映入眼帘,
年少时,家境贫寒,那时家徒四壁,活着,两个目的,不挨打,能吃点好吃的。这样贫困而绝望的经历,大约延续到13-14岁,自从退了学能为家里干活了,好像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也终于得到了难得的肯定和表扬,而表扬于童年而言,似乎未曾有过。
青春期是段很茫然的时期,那段时光非常苦闷,无助、自卑、迷茫,内心充满了愤怒与反叛,和妈妈吵、和爸爸吵、和兄弟姐妹吵,和小伙伴呕气,早恋,用力破坏一切的关系,以释放那无处安放的攻击性,年幼时的贫困来自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家里几乎没有一本像样的书,家里没有名著,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有几本情感类的杂志,那时候的精神世界好匮乏,还记得常去新华书店,但似乎没买什么书,非常感激命运的垂青,有机会再次走进学校,那是命运的转折,也是新的生命的开始。
去山东读书,是生命的重生,重生后人生注入了希望。山东那几年过得很充实也非常焦虑,学习学习再学习,从早到晚,从初一到十五,每天所做的事都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事实上人生还有美食,还有友谊,还是大自然,人生美好的事物那么多,该享受一下人生的美好。那时候的记忆力是人生最好的阶段,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是老师和学生的楷模,那时候为人生奠定了一些自信,同时也充分展示出自己吃苦耐劳,努力进取的精神,一路走来我一直都很踏实,很稳健,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安稳,
这一路走来,少年的彷徨,青春期的奋发向上,工作后的努力煎熬,步入中年的豁然开朗,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主题,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人在引领。18-23岁,医学是我的主要选择,25-30,文学是我精神的向导,那个时期,张爱玲、鲁迅、余华、丰子恺、林语堂、钱钟书、杨绛、简爱、飘、唐诗、宋词、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那几年读了非常多的书,对读书如饥似渴,30-35岁的时光里,读了非常多佛学的书,一行禅师,藏传佛教,净空法师,一行禅师算是我人生的导师和引路人,遇到一行禅师,感觉像久旱逢甘霖,迷途的羔羊找到了回家的方向。他活在当下的理念,成为我人生信念的主基调,感谢禅师的开示和陪伴,让我焦虑不安的心,有些许的片刻与安宁。时光再往后走,来到了35岁,接触了心理学,心理的疗愈正式开启。意向对话、家族系统排列、催眠、精神分析,孙淑文、周鼎文、曾奇峰、杰弗瑞萨德,这几个人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时期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这些人当中给我帮助最大的当属曾奇峰,他在最大的限度范围内,让你突破自己,更好的享受生活,遇到曾奇峰就像干枯的土地,重新得到耕耘,土地变得肥沃,变得松软,原来的土地上,杂草丛生,贫瘠不堪,经过松土后,这片土地变得松软,变得肥沃,可以孕育生命,可以硕果累累。
遇到一行禅师让我的人生不在迷茫,遇到曾奇峰,让我生命的力量得以绽放,让我的人生活了过来,准确的说更加幸福的活着,像一个人一样不带内疚,恣意妄为的活着,好好的活着。
这一路走来,非常感谢几个人,老妈,没她的辛苦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老爸,老爸让我幼年时内心有个依靠,玉磊,感谢他给了我三年温暖的爱,在他的眼里我是那么的好,婆婆,她的勤劳、节俭与忍耐,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无论今天吵的多凶,明天早上起床依然有热腾腾的早餐,灶上的火很小,锅里冒着热气,那是家的温暖的味道。感谢老公、感谢两个小孩、感谢他,一路走来,无论我怎样的歇斯底里,无论我怎样的发疯,怎样的不可理喻,他们都不离不弃,特别是两个小孩 在我极端情绪失控的情况下,这么多年,依然爱着我,给我非常多的温暖。
如今我的病快好了,基本要痊愈了,不会在伤他们了,准确的说不会再那样严重的伤害他们了,余生的时光,带给他们更多的是爱、关心和温暖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