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父母
曾经,没有去细想过什么是真正的“传承”。直到昨天下午去幼儿园接小宝的时候,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小班跟中班的时候,小宝还在拥挤的幼儿园里——只因为离家更近,接送更方便。然而,小宝却心心念念地想到宽敞一点的幼儿园,终于,大班了,换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校区。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小宝放学了,可直到昨天,才在幼儿园里陪他呆的时间长了些。看他在园里骑着幼儿脚踏车飞奔,看他在沙地里自由地垒砌城堡,听他在滑滑梯上爽朗的笑声……他如愿以偿,我们似乎也得到了欣慰与满足。
也许,当初我的父母也是如此。因为小时候家里穷,读书与他们而言就是一种奢望,所以后来他们才会拼尽全力地要供我们读书,让我们毫无顾虑地读书。终于,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学,他们为了供我们几个读书常年起早贪黑,每天起来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样可以多挣些钱。我清楚地记得从我上初中开始,父母在家的日子就是屈指可数。等我上高中,姐姐们上大学的那段时间里,我见父母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当时周遭人都劝他们“女孩子读再多书,将来也都是别人家的,累死累活有什么用?”“大学生满大街都是,扫地的都不在少数,何必花那些冤枉钱!”确实,当时我们村里的同龄人大都读完初中就不读了,更别说读高中、读大学了。然而,父母却从未动摇过,他们说只要我们能读、愿意读,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们上学。因为曾经家里穷,不能上学成了他们一辈子的遗憾,他们不想那份遗憾让我们再体验一次。就这样,我们家成了当时第一个连续出了三个大学生的家庭。这,也成了父母的底气。他们用事实打了众多人的脸——读书有用!
父母总说他们亏欠我们太多,没有给我们优渥的生活,没有给我们足够的陪伴,然而他们却给了我们足够受用一生的财富。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让我们过上了让他们羡慕的、理想的生活。而我们,在潜移默化里学会了承担与成全,承担父母该承担的、能承担的,尽自己所能成全孩子。儿时,在家里散养的我们没有上过幼儿园,很是羡慕当时家门口造纸厂里的孩子们,他们可以上幼儿园,有可以在教室睡觉的小床铺,有有趣的绘画、唱歌课,有我们没有玩过的系统的启蒙游戏课,有专属于孩子们的活动室……终于,我们曾经的遗憾,没有让孩子们再次承受。
原来,真正的“传承”,不止在生命、在血脉,更在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