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理财投资金融·投资·理财

你不曾了解的征信体系运行内幕

2019-03-22  本文已影响5人  f97893c63bda

| 小象要趁早

征信这个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即熟悉又陌生,尤其是最近一些新闻报道,说是网贷将纳入央行征信系统,而变得越发高大上了。某些网贷机构也特别愿意拿这个概念进行相关的宣传,来提高其自身的知名度。

那么今天,我就试着用一种比较系统的方式,来帮助大家客观的去理解征信这个概念。

我国征信系统的基础构成逻辑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我这里指的征信是征信业务而不是单一的信用信息,对于征信业务的定义,我们直接采用,2013年发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里的内容吧,即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在我们国家,其实最开始出现的跟征信业务有关的服务机构,是企业征信,依托于企业信用评级而产生的,随后发展成为,为企业贷款而服务的信息登记咨询系统,当然这也为央行征信中心的征信系统奠定了基础。

而对于个人征信来说,真正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则是2004年,由央行出面建成的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然后到2006年,又由央行牵头设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同时负责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我们到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银行最先查询的系统也是这个系统,打印出来后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征信报告了。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从事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所以它的信息源,也来自于这些金融机构,它们一般包括银行、信托公司、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保险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正在从事信贷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

由于接入的数据量的不断加大,所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这个系统的使用价值也变得不可撼动了,如果没有互联网贷款的产生,可能贷款机构只依靠这一个系统,就可以实现关于征信部分的服务需求,但随着网络贷款的蓬勃发展,新的信用数据正在不断形成,仅依靠金融机构内部所贡献的信用数据,已经无法保证信用信息的充分性,所以人民银行在2013年,正式上线了由上海资信开发的网络金融征信系统,主要负责收集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及非银金融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个人征信共享服务,同时帮助网贷机构接入央行征信。

但是这个征信系统,并没有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查询量和数据收集情况都不甚理想,但网贷领域多头借贷、过度借贷等乱象还必须要获得解决,这也就促成了,完全基于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的诞生了,中互金协会占股36%,芝麻信用等其余八家各占8%,并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并列,纳入央行征信监管体系内。

征信机构背后的博弈与社会责任

以上,就是我国征信系统的一个基础构成逻辑了,现在看来,确实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关于百行征信这部分,目前依然有很多疑虑需要解决。首先它不同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行政性功能,完全是依托于市场化而产生的,所以在接入信用信息的过程中,还不能采取过硬的强制手段,而这些信用信息对于百行征信的这8家构成股东来说,无疑是核心中的核心,如果它们的信用信息不进行共享的话,那么百行征信的存在并没有太大意义,而一旦这些信息进行了共享,那么这些征信机构的含金量将无法保证,这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在去年百行征信成立后不久,在深圳搞的信用信息共享合作签约仪式上,并没有出现阿里和腾讯的身影了,这可能也是又一轮新的博弈吧。

网络借贷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这些征信机构的参与,但他们也不能只享受繁华,不承担起解决网贷乱象的社会责任,这不应该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行为,而更应该与行政手段相结合,才能真正改善现阶段,我国征信体系的种种不健全。


解读监管政策,普及金融知识,做合格的价值投资者。

|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为小象原创,如若转载,请联系小象互金研究室获取授权,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