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学习深挖两层,背后是什么?

2020-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吉呀

01

今天,在读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

书里提及,如果只是孤立地学习知识,学习效率是很低的。

像如果只是去掌握书中的一个概念,却不知道这个概念的应用前提是什么,这个概念是如何被证明出来的,甚至,这个概念是对的吗?也不知道。

那么,书中拿这个概念去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也只会用它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如果遇到的是不熟悉的事情,就手忙脚乱了,又得重新学习新的知识,去应对新的问题。

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呢?

其实,我们反过来想就知道了。如果孤立学习,效率低下,不孤立就行了。把要学习的知识,关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就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成甲老师提到一个概念,叫做“临界知识”。书里给的解释是: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知识。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书中的另一段对“临界知识”的解释——不仅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能解决更多相关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解释更通俗易懂,哪怕和小孩子说,他也能听明白。

天才科学家费曼是这样判断他是否掌握一门知识的——能够用足够简洁精确的解释,让没有学过这门知识的外行人,甚至是老人小孩,也能听明白。只有这样,才证明自己真的理解了这个知识。

如果你对一个知识的解释里,夹杂了很多连你自己也未必清楚的名词,用不懂的东西去解释其他东西,结果肯定是一知半解。

02

临界知识有什么用呢?

它可以把不同领域的知识,通过一个通用的底层规律,关联起来。

像书中提到的,如何解决小孩子不听话的问题,这是亲子教育领域的知识。如果是如何更好地管理下属,这是职场管理的知识。但是,其实可以用如何让自己的意见更有效地影响别人,来将这两个问题统一起来。

因为,第一个问题,可以转化为如何让自己的意见更有效地影响孩子。第二个问题,无非是把孩子这个影响对象,改变成下属。而对象,还可以是父母,是朋友,甚至是自己。

因此,影响力就是一个相对更通用的底层规律,可以解决更多相关的问题。

但即便如此,临界知识的本质,还是关联度,和其他同一个领域的知识,其实是一样的。

像亲子教育领域的知识,如《正面管教》,如《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等,这些书,是把这个领域里的知识关联了起来。

而临界知识,则具备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关联起来的效果,简单来说,它只是关联度更大,关联性更广。

03

关联的底层知识,又是什么?

《学习之道》这本书里提供了答案,是因为我们工作记忆的局限性。

大脑对眼前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记忆,叫做工作记忆。而工作记忆只能容纳四个组块。

像同时处理4个不同领域的知识,原本需要占用4个工作记忆的组块。

而关联有什么用呢?如果通过临界知识,把4个不同领域的知识关联起来,那么就可以只用一个组块就处理这些关联起来的知识。如果4个组块都是临界知识呢?那么我们可以调用的记忆就会多很多。

因此,大脑的工作原理,就是关联知识的更底层的原因。

了解这个有什么用呢?

其实,这就和长跑一样,如果我们知道终点在哪里,知道我们要跑的路线是什么,知道我们大概要跑多长时间,这些都会有利于跑者跑到终点。

如果是同样的路程,另一组人却不被告知离终点有多远,需要跑多长时间,那么,后面的这组人,完成比赛的人数,必然比前面的那组人,少上许多。

因为,他们心里没有底,没有目标的支撑,也就没有源源不断的内驱力。

而当我们了解清楚一件事的前因后果,了解了我们为什么去做这件事,像为什么要去关联知识,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去做,那么,就像明确了终点的跑者,结果必然是不同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