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兄弟???
古人云:至亲莫如父母,至近莫如兄弟,至爱莫若夫妻。由此,父母之恩、兄弟之义、夫妻之情的重要可见一斑。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的是这样吗?咱们今天先抛开父母恩、夫妻情不谈,说一说兄弟之间的情义。
有句话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事实上这段话的原型出自于唐五代的俗文字写卷《敦煌变文》,里面有一篇“新编小儿难孔子”,原文如下:
孔子曰:夫妇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如何不亲?
小儿答曰:若曰夫妇至亲,一日无父母诸子何以为倚?将妻性母岂不远乎?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衣破再缝又得其新。妻死再娶又得其亲,兄弟难以再换,父母如树根,子孙如树枝,何由而佳。无妻者如车无轮,车造其轮,人得其新。贤家之女世间之屋,三窗六萤不如一户之光,众星朗朗不如皓月之明。
可见古人对父母恩、兄弟情之看重,对夫妻情之看轻。当今社会,多数人重利而轻义,一旦牵扯到金钱,情义多数会被放两边。
世间兄弟有相扶到老的,但反目成仇的也不在少数,今天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村里有三兄弟,老大老实,老二仗义,老三精明,可以说各有所长。三兄弟年龄相差不大,从小关系就非常好,是村里兄弟间的楷模。但,这已经是过去式,因为金钱和利益,老二老三兄弟俩彻底闹掰了,几乎不相往来。老大,人长得高大健壮,早年出去打工,由于肯吃苦、能干、靠得住,被老板赏识,涨了工资,提了职位,早早置办下家业,不经常回家。老二,一直游走在各个建筑工地,经验老道,加上仗义疏财,好多老板安排不了的脏难险重的活他都能轻松化解,颇得老板赏识、众工友认同,虽然挣得多,但花的也不少,一年年算下来,跟一个普通民工差不多。老三,聪明,但也精于算计。差不多最早开始室内装潢的那一批,先是跟人干活,后来单独拉起一帮人马,成立了公司,挣得盆满钵满。虽然钱挣了不少,但鲜有朋友,加上装潢界后起之秀的排挤,好多人弃他而去,公司开始惨淡经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的父亲,召开家庭会议,让老二加入老三的队伍,希望能够扬长避短,让老三的公司重振旗鼓。老二同意,老三赞成!
老二果然不负重托,因为自己的好人缘,原来的一帮兄弟都愿意跟着他,加上老三的聪明才智,公司果然起死回生。但生意好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公司不管吃住,但老二的一贯作风就是,看哪天下班晚或者工作量大的时候就会把兄弟们召集起来吃点儿喝点儿,一是为了给大家解乏,二是为了拉拢人心。之前也是这样,但老三开始嫌老二乱花钱,虽然每次花不了几个钱,可架不住次数多啊。于是,他就对老二说,咱是出来挣钱的,不是为了称兄道弟的,以后再吃饭大伙平摊,要不就从你工资里扣。老二听了老三的话,心里极度不舒服,心想,我帮你把公司起死回生,现在嫌我乱花钱了,就毫不客气地回说,不要忘了你的钱谁给你挣的,没有这帮兄弟,咱们这公司早垮了,虽然简简单单吃顿饭,可这些兄弟会记在心里,不然也不会我一个电话就从天南海北叫来这么多人。兄弟,咱虽然花了钱,但咱挣得更多了啊,不要只看眼前。你看看有多少次,别的公司完不成的活,只要咱一句话,兄弟们没有一句怨言,无论干多晚,肯定要给弄成了,这就是平时花的小钱交下的真兄弟。他们跟着咱能挣到钱,咱们也因为有他们才能活下去啊!
老三听了默不作声。
后来,一个员工(凯子)的父亲生病,要回家给父亲看病。当他找到老二的时候,老二直接说,好兄弟,回去好好给咱爹治病,什么时候他老人家病好了,你什么来上班,我再给你拿三万块钱,不够用你再给我打电话。
当时,那个人就感动得热泪盈眶,二哥,无论你到哪,无论你干啥,我这辈子就跟着你干了……
先不说这些了,走,上车,我送你到车站。老二急匆匆拉开车门说。
老二还没回来,老三就知道了他私自给那名员工三万块钱的事,在办公室他勃然大怒,气呼呼的吸了好几根烟。等老二回来,老三憋的满肚子怨言就喷薄而出了,二哥,你下班喊他们吃饭喝酒也就算了,不经我的同意,你怎么能私自给凯子三万块钱呢?咱这钱也不少大风刮来的……
那三万块算我的总行吧,我感觉我跟凯子的感情还值这三万,他父亲病了,我不能去也就罢了,如果再不能在金钱上支持一下还算什么兄弟?没等老三说完,老二就打断他的话说。
算你的就算你的,这样下去你还能挣什么钱,不是吃就是喝,再不然就是送,你能挣几个钱。老三被打断就已经很生气了,听到老二这样说更加气愤。
我挣多少钱不重要,你能挣到钱就行了,不要忘了,没有我这帮兄弟,你的公司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呢,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咱做人要地道。
你要这样说就没意思了,没有你这帮人我照样能做成!老三依然气势汹汹。
那好,我就不跟着瞎掺和了,公司是你的,从今天起我不干了,那些兄弟是去是留就看他们的吧……说着就推门而出。
其实,两人的争吵其他人在门外都听到了,看老二怒气冲冲的出来,他们都围了过来,二哥,都怨我们,你们兄弟还得好好处,以后我们都注意!
不用了,老二大手一挥,我一向说一不二,这个公司我不待了,你们在这好好干!
我们是冲你来的,你如果要走,我们也不会留下!一群人斩钉截铁。
我也不管了,要走就走吧,给老三时间让他招人,我也去联系活路,他的人招到了,咱的活也能找好,到时候你们再走!老二信誓旦旦。
老二因为之前的人脉很快联系了工程,还是从工地老板手中包活,不过这次如果干完了显然能挣大钱。老三这边却迟迟招不到人,手里能接到的单子也越来越少,老二喊来的那帮人也渐渐有得差不多了,公司又回到从前落魄的状态。不过他却把这一切责任都推给了老二,认为自己做的没错。老二也不理他,从此,俩兄弟形同陌路。
老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便是亲兄弟,道不同,三观不一致,也难能长久。人都是感性的,你对人的好,别人会记得,时间长了,即便没有血缘关系,可能处的比亲兄弟还要好。
什么是兄弟?相互扶持的才是兄弟,不计得失的才是兄弟!常有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其实,不古的不是人心,而是自己的心。如若自己能够初心不忘,必定能带动一片人,又何来人心不古之说呢?
所以,最近的不一定是亲兄弟,而是情义相投、三观一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