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清空”(下)

2023-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和芷雪

        张炎是处于宋元的交替时期的词人,在这一时期中他的成就最突出。

        他不仅创作了被后人尊称为“玉田体”的具有清空特色的词作;还是宋元时期杰出的词论大家,其《词源》一书是南宋雅词理论的典范,对宋代的词学做出了总结。

        “清空”词学观作为《词源》中最具有理论价值和创新的一个部分,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清代时,对张炎的研究还引发了一场词坛风气革命。

        有清一代三百年间,浙西、常州及其他诸派的词学思想都受到张炎“清空”观点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见张炎词学思想影响之深远。

        清代浙西词派、常州词派及吴中词派对张炎所推举的“清空”主张有所继承,他们论词均以骚雅清空为准则,重视词作的雅正精神,也对词艺、词律、词法、词境等方面体现出对其理论的接受。

        如浙西词派的前期代表人物朱彝尊,为了纠正明词的弊端,他上推南宋,标举张炎,首开浙西词派以雅正论词的先河,强调“词以雅为尚”,将“醇雅”作为自己的词学审美标准,继承张炎的词学审美理想;

        常州词派张惠言,推崇温庭筠,但在南宋这一阶段,他还是将姜夔与张炎选为宋词的八大家的代表之一,张炎强调“意趣高远”,这种重“意”尚“趣”的词学观对常州词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张惠言,对雅词的大力推崇与强调,这是与张炎相似的地方。此外受常州派词风影响的刘熙载等人对张炎的“清空”作了阐述和发挥。刘熙载十分欣赏姜夔、张炎,称赞张炎词“清远蕴藉,凄枪缠绵,大段瓣香白石,亦未尝不转益多师”;

        吴中词派,也受玉田“清空”词学观的影响,以骚雅谈论词,比如戈载,对张炎的词的评价是“意度超玄、律吕协洽,是真词家之正宗。”吴中词派的词学风格也与张炎颇同,在严守音律上都很重视。

        三个词派是张炎的“清空”词学观在清代的隔代回响,证明了张炎词论的强大生命力与影响力,正如“后之论词与作者,皆不能出《词源》所论之范围”。

        他的学生陆辅之在《词旨》中曾云:“清空二字,亦一生受用不尽,指迷之妙,尽在是矣。”可以说,“清空”是张炎词论的精髓,他一生孜孜以求的就是清空的审美效果。“清空”的独创价值与深远影响,我们可以从后人的评论中窥见一斑。

        如近人王易认为张炎在词学研究方面用力颇深,承认《词源》就是玉田词学研究的重大成果还认识到“清空”的重要价值,承认“清空一义”是张炎词论的“得力之处”。

        后人或对张炎词作褒贬不一,清代的词论家在论词方面与张炎的雅正、清空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词源》确实代表了词论的一个时代。

        将张炎置于词学史的广阔空间我们也可以发现,他的每次被推崇或者被黜落都与其所处的词学背景息息相关。我们去回顾他这样一位重要词人,也能深化我们对词学史发展脉络的理解。

        张炎是宋词最后一位殿军。《四库总目提要》评价张炎道:“所作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翠为工。至其研究声律,尤得神解,以之接武姜夔,居然后劲。”

        张炎诗词的清雅韵致,正似他笔下那一汪“和云流出空山”的粼粼春水,永远在词苑散发着醉人馨香。朱崇才博士认为:“‘清空’未尝不是一种风格,但又不仅仅是一种风格。它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追求,一种超越人间俗世的精神遨游。”

        除了词学理论方面,我们还可以从“清空”的历史发展中,看到一条历代文人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的清晰脉络,体会到中国传统美学与人格底蕴的建构和融合,“清空”亦是一种美好和理想人格精神的体现。可以给终日忙碌的现代人一剂良方,有益于心灵的澄净洗涤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

        张炎的“清空”说,对当代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