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是一个1773年奥地利的贾斯汀·比伯
我想,我们在欣赏一个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有很多很多种方式。有一种是“中小学语文”式的欣赏方式。一开始先去预定一个中心思想(不管对错)。然后一点点的往作品里对应。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开头:仿佛命运在敲门。
还有另一种与之相对的欣赏方式:“作者已死”:作品在完成之际,作者就已经死亡,剩下的文化创发工作,就是欣赏者的权利了。
其实在我们欣赏音乐的时候,除去带有歌词的歌曲外,纯音乐作品,笔者认为非常适用于“作者已死”的欣赏心态。因为一个没有任何语义的音乐作品。它并不能承担任何具体含义的表述。最多也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而我认为,音乐作品就是一面镜子。你在听它的时候,其实是听见了你自己。你自己心里有什么样强烈的情感心态。你就会从音乐里听出什么情感。这大概就是:“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其实牛屎也没什么不好)。”在艺术欣赏上的表现吧。
我不喜欢听古典音乐。因为可以说是“又臭又长”。一个交响曲动辄几十分钟。而且非常的不好听。多年的钢琴教育也是一场灾难,除了用来应试没有培养起我多少的艺术细菌。
但是莫扎特的作品却总能触动我。因为我从中听出了一些与所谓“古典音乐”不一样的面貌,他的音乐像是一个永远被宠爱的孩子,总能在莫扎特的很多协奏曲或奏鸣曲中听出了AK48式的日本萝莉偶像或者是TFboys一样的撒娇。这种撒娇说难听点甚至就是一种发嗲。或者幼稚。也可以说是假纯纯。
当明亮的旋律飘扬过来的时候,总是能打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似乎想去喊一声好可爱啊,或“卡哇伊内”~ 似乎在欣赏自己心目中的可爱偶像。
我把莫扎特的音乐和AK48的歌曲以一种相同的心态来听的时候,我听出了他们的相同点。这种嗲嗲撒娇式的音乐表达总是让我觉得很欢乐。
而这让我对于莫扎特人本身产生了兴趣。能写出这么“撒娇”的音乐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直到我看到了莫扎特的两段名人名言:
1.最亲爱的小兔兔,我要在你的鼻尖上拉屎喔。你就在花坛中央啪嗒啪嗒的拉屎吧,我会用嘴舔你的便便。再见了,屁屁。哎呀,我的屁屁象着火般烧烫,一定是便便要出来了,没错,就是便便!先将指头插入屁眼,再放到鼻子上。——莫扎特21岁时与表妹书信
2.告诉你,我唯一的目的是尽量挣钱,越多越好;因为除了健康以外,金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Tom Hulce饰)可以说莫扎特一生都是一个天才的孩童。他幼稚;爱玩;逛夜店;无限制的挥霍金钱;缺乏与社会相容的能力;无理财能力。
莫扎特挣钱一直为了满足自己和妻子的无度挥霍。他是当年最成功的歌剧作曲家、伟大的键盘乐器演奏家,有十分可观的歌剧作品收入和独奏音乐会收入,其中歌剧一项收入就足以让莫扎特成为起码有相当于中国当时一位“大地主”或民国时期“大资本家”的财富量。据说,他们夫妻俩除了爱毫无节制地挥霍金钱之外,还有爱搬家这个喜好,并在9年的时间里搬了11次家,成就了今天维也纳街道上各处的故居纪念牌。
莫扎特在成年后直至最后的日子里,经常向朋友借钱,数目有大有小,朋友们也都知道他是有借无还的主。另外,莫扎特还喜欢赌博;他也爱搞派对,经常到“夜店”(酒馆,夜总会、酒吧、舞厅的前身)消费,去“夜店”消费一下用不了多少钱,可他是到“夜店”后总是喝了点酒,大脑被酒精一麻醉就来事,一高兴就对所有人说“今晚我请客”,这一“埋单”数目就可观了。
总之,莫扎特曾经很有钱,最后的日子里没有什么钱花了,也是因为他长期的挥霍所至。①
莫扎特在音乐上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才,莫扎特就是1773年的贾斯汀·比伯,艺术上少年早成,人生上毫无规划。他一生都没能形成能融入社会的“成熟”人格。这也导致了他最后英年早逝的悲剧。也让他能够在音乐上保持孩童般的天真风格。
艺术作品就是一面镜子,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宅男女神”或“小鲜肉”,是因为这种形象总能触动到我们内心的那个渴望宠爱的孩子般的人格,而莫扎特的音乐在这个意义上与此并无二致。
如果有机会能听到莫扎特的音乐, 请抱有一种“卡哇伊内”的心情去欣赏,你会听出很多不是那些说教般的刻板印象。而听出上帝对于一个天才的宠爱之情。
①:节选自《莫扎特在中国的“阶级成分”问题》——廖小兵
最后附莫扎特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大家可以听一下,能不能听出不一样的可爱感觉,尤其是圆号更显得作品风格有一点呆萌: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4NzkyOTUy.html?from=y1.2-1-95.3.11-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