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题记:人总是难以认识自己!
我们今天阳光普照,我们回娘家帮忙。尽管很累了,尽管放假这几天我们还没过一天自己的日子,尽管老早就知道这次回去又是一身泥一脚泥,还是不得不回家,否则心里过意不去。
到了地头,母亲一个人在地里忙活。前天掰下的玉米要背到地头,还有一些玉米棒子没掰下来。现在,母亲做的就是往地头运玉米。
她背着一编织袋玉米,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滑地从地那头走来。看到这个情景,我的眼泪如泉水涌出。老公见状,赶紧上前接住母亲肩上的沉重。
我站在地头流泪。母亲74岁了,还在做这样重的农活,是儿女的无能。老公总说如果父母不租这块地,就不用拼命干活。我想的则是,我们要强大到何种程度,才能让父母有足够的安全感,彻底放下不种庄稼的心结?
母亲的积蓄并不少,可是她还要种菜买菜,她要去挖药材卖,她要开荒种花生,她要摸知了猴卖钱,捡知了壳卖钱……晴天有晴天的活儿,雨天有雨天的活儿,她好像从来都不闲着。我之前以为是母亲生来勤劳,不干活不舒坦。后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慢慢悟出,不是母亲热爱劳动,而是因为她还有“使命”未完成——儿子还未结婚。
母亲在儿子未买房、未成家之前,注定是闲不住的。她得像一头驴子那样,生命不息,拉磨不止。
如果我有能力给弟弟买房,娶媳妇,请保姆给他带孩子,母亲也能闲下来。但是很显然,我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让我感到不安。
现在,母亲走路都佝偻着身子,老公让她直起来,她说人老了直不起来。我突然想到,我讲课的时候腰疼就会手扶着讲桌,腰微微弓起。母亲走路时这样,是不是也是因为腰疼?或者在此前的几年,她已经忍受了诸多疼痛而没跟我们说。作为女儿,我长时期忽略了母亲的健康与感受,真不应该。
对比老公,我为自己感到脸红。当我看到母亲负重而来,第一反应是心疼与流泪,而老公则是上前帮忙。为什么?是不是在我潜意识里,一直先为自己考虑,觉得自己很多事情(比如背玉米)做不到就懒得去做,且从来没有想着为父母真真正正做些什么?这样说来,我不但冷漠,而且自私!
我的行为背后还有什么是自己意识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