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8

2022-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榆木疙瘩b

前面从正义,知识和真,到其原因的善的讨论,到达了理念世界的顶点火肇端的善的理念。善是智慧的根源,它在苏格拉底落实到辩证法。辩证法作为思考和辩论中需要遵循的一套基本的原则,它是任何结论的正当性的保障。善保障人在思考问题时能把捉世界,并且是把捉原则的运用时从可见世界作为理念的投影或表达时抓住那个最大的:它就是人在认识世界时基于自身的需要从自然世界从可见的东西中落到其上给出一个人的世界理念的世界。而善就是一套说理、思考问题、对于观点需要具有论证、以及对于判断中的审慎平衡这些规则或原则。我们的目的,基于这套原则产生出来,遵从这套原则使得由它们产生出来的总是一种经得起审视的东西。因为审视不过就是这套原则的审视。在考虑问题时就使用这套原则,就是一种保证产生出来经得起审视的东西方法的确立。类比于城邦中理性所订立的制度和文化。它们正是基于一种目的的规范而指出的制度保障,这种制度保障使得理想城邦得以可能实践中建造出来。

卷8开始从原则的推朔,反过来从理念回到现象和经验世界中来。如何按照正义的城邦的理念造就一个理想的城邦。

=====================================
1
形式是本体,相对于实体而言。这和柏拉图的理念可以衔接。形式是可思的东西,而非可见的东西。
但是形式和理念还是有区别。前者可以看作经验中产生出来的共相。后者却是先于经验世界(可见的东西)的。

辩证法在苏格拉底是一套思考,辩论,判断权衡中程序或原则。这套原则近于一套产生出智慧和知识来的普遍方法。但是它总是为经验的东西留有空位,并且产生出经验的东西来。

近代民主的发生的一个背景是人权理念的施行
不同于古代民主。
人在这里不是空洞的东西,而是具有了自身确定的内涵:人权。
在古代,人是空洞的概念。

2
贵族和僭主

3
现在也有整体。只是没有整体主义。
整体主义在于整体先于个体。在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关系里最终的判断和抉择里,把个体托付给整体。就是说,个体没有整体之角色的参与之外自身的内涵。但是在近代,个体的人权理念,是先于整体的。无论社会参与中何种角色,都以此人权理念的尊重为在先的前提。
什么条件会造成人的这两种理念之间的区别?
或者说,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什么?
整体主义中,个体这个概念离开整体的角色参与没有内涵。这样的个体是个什么东西?它对于存在而言仅仅是一种质料的东西,只是多,其统一只是一种诉求,但是其一还是空无内容或内涵的东西。它还仅仅是一种潜能。它就是动物的生存诉求,在群居中的表现。生存诉求,就是生存本身还没有保障时对于生存的要求,对于人而言还是一种没有其它选择的东西。这种唯一性,使得人可以把自身全部托付给某个负责个体的生存的整体。就像家养的狗,可以把自身全部托付给豢养它的主人。个体在城邦中把角色的职责所在视为个体的使命。
生存是一种本能。就像饥餐渴饮的本能。它们可以不需要人的理性。

生存诉求在做出来时,以生存为最高的目的。它作为绝对的轴心规范着人的谋划。城邦在这时只是一种工具的东西,一种代理个体的生存的东西。它以自身之中蕴含个体的生存诉求的保障为存在的前提。不顾及公民死活的城邦不是个体所要求的东西。城邦要把这种对于公民的生存诉求的保障作为自身存在或造就和运转的内在的要求,目的的东西,承接人造就城邦的生存诉求。这就是整体主义,整体主义就是对于公民的生存诉求的承接,作为自身的职责。整体主义蕴含理想城邦的善。善作为智慧和知识的原因,它在实践中首先就在于目的的给出回到自身需要的规定来。

使命总是相对于特定的目的,自我认知而产生。不能脱离背景谈论使命。不然就是莫名其妙的东西。
在自然现象中有因果律。在人的实践中,则总是基于目的的自觉,具有根据。离开根据谈论人的使命,是和语法句子相反的情况。逻辑上相孛。

近代也有整体。契约就建立一种关系,一种整体的东西。但是和古代不同,契约一般是有限的。权利和义务都是有限的。可以把古代的整体主义看作权利诉求——生存,以及义务——角色所赋予的使命,都看作无限的绝对的。

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人之为人赋予内涵。在仅仅是活着,一种肉身的生存就已经让人全心投入作为目的的情况下,生存的逼仄下,智慧和理性只是肉身生存的奴隶。
而肉身的生存作为目的的情况下,智慧和理性,人的心灵,是一种受前者为轴心所规范的情况,而非自身为轴心或自身为目的的情况。生存或活着落在肉身的生存延续上,肉身的自我保持上。肉身奴役智慧和理性。而肉身生存是一种生理现象,它不同于心灵自身为轴心的情况,对于肉身的意识或肉身的现象所提供出来的是一种客观世界的知识。如同康德那里自然现象的经验。肉身作为客体产生出来的东西就是一种人作为客体,它的主体性受到其作为客体所规范或奴役的情况。人的主体性还并不作为自身轴心的东西从肉身的生存的轴心中脱离出来,还没有多轴心(层次秩序)的情况。而马斯洛的人的需求模型则指出人的需要在肉身生存之外的需要。肉身生存还是最基础的需要,但是它不再是唯一的诉求。只要获得基本的满足,人就可以产生较高层次需求。这时,人处于一种多轴心的情况。首先是满足较基础需要的满足的筹划,然后是满足后开辟新的需求并做出谋划。八小时工作制就是这种情况。我们并非天上人一样不考虑生存。还是要投入有限时间的工作为生存作出谋划。但是八小时之外的,以及节假日,就留给了生存之外的诉求。它们为人之为人提供某种内涵的可能性。内涵在这里指的是人之为人的本质,逻辑上伴随着的条件,某种人作为主体的自觉使得人自身作为目的而非工具。它们为人这概念赋予某种内涵。而在单调生存诉求里人没有内涵。仅仅是匍匐在生存之下的不择手段。而肉身生存对于心灵而言是一种异物,一种对于客体的客观情况的承接,它还并不涉及人作为主体的主体性的内涵。

心灵 智慧和理性在生存谋划里都是奴隶,而非自身作为主人和目的。
苏格拉底的善,智慧,理性,正义的谈论,通过一种人在生存中作为奴隶的实践中,能指出理念世界的它们来,但是理念又是虽然在认识论上从生存实践中分析出来,但是它们已经指出,就又是本体上先于生存实践这种时代背景。它直到现在个体主义的背景下还是具有一样的地位。善,正义,智慧,这些理念在现在也还是指引着思想的东西。

理念世界的指出,是超越时代背景的。苏格拉底基于那个时代的智慧,及其落实的正义的种种谋划对于现在有人性认知的意义,但是对于近代个体主义的时代背景所考虑的问题已经没借鉴的价值。但是,这个理念世界作为一种思想的兆端,它还是适用于现在问题的思考。

作为一种超验的实践中的逻辑秩序的指出。

3.1
近代也有整体。只是这种整体基于一种有限的确定的诉求,而非无限的生存。难以生存,这是一切都不可能。这使得生存的威胁是无限的。但是生存的解决是有限的制度和技术可以解决的。譬如近代已经进入生产过剩的时代。讲究一种针对购买力而进行的生产。市场经济就是研究这个的。
对于社会参与,人也有所保留。天赋人权就是受保留的东西。它们不可以拿来作为交换别的东西的代价。就像现在赌博非法的社会里,赌债不受法律保护。天赋人权是人之为人不可剥夺不可让渡的东西。不然就是对于人本身的一种定义,对于人的一种自我认知——它们作为这个社会建构的基础——的瓦解。这样的话,就是对于近代社会的一种瓦解和取消,退回古代的情况中去。但是整体主义或个体主义,是一种并列的选择么?还是一种文明的秩序中不同层次的形态?后者。
在近代,也有整体,但是没有绝对的整体主义了。现在的整体总是基于个体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人权理念之上的整体建构。它们是有限的整体。整体不再对个体承担无限的责任。相应于近代的小政府大社会。
带来的一个变化是人权和主权之间先后的变化。在苏格拉底,可以为了城邦的利益在城邦之间不择手段。主权大于人权。近代则是人权先于主权。因为国家的建构基于人权保障的基础之上。相应的,是人民之间诉求的多样化,而非停留于单调的生存诉求。
在有限责任公司这种近代社会的主要组织形态中,也是类似的情况。公司只对员工的工作收入负责,员工则只对工作时间之内的职责之内的事务负责。其它的逐项,在这种关系中并不涉及约定。放任自由。

4
主观表象、想象。
客观现象、对象。
理念:概念思维。科学。
善:辩证法。有根据地提出概念。

对象和理念之间,不是一一相应。譬如这个苹果那个苹果和苹果这个理念之间,是多对一的关系。这个三角形那个三角形和三角形理念也是多对一的关系。
弗雷格在语言和意义之间的关系里,不同表达式可以涵义相等;涵义不同的表达式之间可以意谓相等。也是多对一的关系。
理念作为事物的本质所在,可以和语言与意义的关系类比。本质在语法中道出自身。这种用法可以看作某种概念的内涵的东西。而理念世界大体上就相应于这样的一个概念系统。

婴儿、孩子、青年、中年的感觉不同,就是相应的一套概念系统的不同。(婴儿还难以谈论一种概念,大概可以称为一些感觉。它们可以看作混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的语言系统,而难以彼此沟通。一个中年难以回忆早年所经历的感觉,其中的困难在于概念系统语言系统的变迁。不同文化之间的难以相互理解。孩子看待成年人的世界也是这种隔阂感。失忆是必然的。我难以回忆童年的日常,只是偶尔的场景唤起一点碎片。婴儿期的感受,大家都没有记忆。记忆的前提是过往和现在有语言或概念系统上的相同。
能历经各个时期而如果能有一线贯通的话,大概只能是一点天真的赤子之心,一点求真求是之心,真相或原因的探究之心。这就是苏格拉底的爱智慧。此外的,都在时间中湮灭。只是一些偶然的东西。
又或者,一个人的概念系统早早不再变化,那可以看作心智上自我封闭。导致低认知水平。对于自身需要的探索和满足的不够充分,没有做到可以做到的程度。这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虽然老了还是可以记起年青时的感受。

5
苏格拉底从正义的追问开始理想国这本书。just,justice。中文用正当比较好。有点论语中中庸的味道。但是中庸有着和稀泥的问道。justice则是基于某种原则或考虑指出清晰的应当如何,强调一种标准。没有和稀泥。
用好几卷的篇幅讨论人的正义是什么。从日常的种种东西说起。比如借债还钱是正义。苏格拉底反问,如果一个喝醉酒的人,一个不能自控的人,把东西譬如武器还给他是正义的么?正义类似于恰当。一步步反驳了种种经验的定义。
然后,为了给正义一个定义,苏格拉底不再只是反驳别人的定义,应别人的要求自己来考察人的正义,自己试图来下一个定义。
他为了考察个人的正义,但是一个人的正义很难看清楚。他举了一个例子。人总是生存于城邦之中的。通过考察一个城邦的制度中何为正义,来类比个体之内的正义。
苏格拉底把个体看作多的聚合。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而城邦中有统治者,护卫者比如武士,和被统治者。一个城邦的正义在于各种角色各安其位。统治者有智慧,做谋划。订立城邦的制度。智慧和谋划是统治者的职责。
护卫者要勇敢。听从统治者的教导,在维护一种文化和制度中要勇敢。勇敢和听从统治者的教导是其职责。
被统治者大体是各种生产的职业。商人,农民,工艺人。他们一方面是做好自身之内的本职工作,产出。另一方面,在城邦中的角色,在于服从统治者的统治。
这种角色划分落实到每个人的先天禀赋的考察里。这点和近代心理学有着类似。日常观察,也确实是有的人好整体谋划,对于政治积极参与。有的人对政治毫无兴趣。
正义就是各种人做各自擅长的事情。
在一个人之内,理性和城邦的统治者类比。激情和城邦中的护卫者类比。欲望和被统治者类比。正义就是理性基于智慧做出谋划,激情协助理性的统治,而欲望克制自身驯服于理性的统治之下。还是一种各安其位的秩序。这里突出了理性和智慧的统治。
这样,苏格拉底出于对个人的正义的考察引出城邦的考察。
然后,这里涉及到了苏格拉底或柏拉图的理念这个概念。理念世界在苏格拉底是不变的,相对的是感官的现象的世界,是流变的。现象世界并非自在的,而只是作为对于理念世界的一种临摹。理念世界是其摹本的东西。
正义,理性,知识,真理就是这样的理念。而日常的桌子,苹果也是理念。这个桌子是以桌子理念为摹本造就的东西。这个苹果是以苹果的理念为摹本的东西。
城邦的正义和个体的正义同时分有正义的理念。因此,可以说正义的定义就是正义的理念。而正义的定义是脱离城邦和个体,在城邦的正义直线,也在个体的正义之先的东西。城邦的正义在于城邦的制度安排分有了正义的理念。可以把正义看作正义的城邦之为正义的城邦的本质所在。类似指出一个复杂概念的某个性质的东西。
最微妙的就是善这个理念。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和知识,智慧都源于善。善是正义的原因。
为了说明善,苏格拉底引入几个例子。有名的洞穴比喻就是其中一个。上次卷七谈到了洞穴比喻。
另一个比喻是线的比喻。把世界划分为可见的世界和理念的世界。然后可见世界又划分为想象或主观表象的东西,和客观现象。把理念世界划分为理念的运用,比如数学和科学。它们运用理念,但是并不追究理念产生的原因。而最后一个部分是理念世界中的从诸理念上溯,考虑理念的原理。这就是善。苏格拉底把它归于辩证法。
在洞穴比喻中,大体上也是划分这思中情况。
但是理想国里看似没有具体讨论辩证法的内容。按晓阳的解释,这是一个时代背景的东西。在古希腊,辩证法指的是辩论中的论证,考虑问题中不同的东西之间的权衡。大体这样。这样以来,就豁然而解了。大体就是维特根斯坦的要有根据地说想和做。在思维方式方法上提出一套体系,这套体系保证经过它们的审视的观点作为知识和真理,是站得住的。这等于我们说一个东西是经得住审视的,把产生这样的东西的环节中,嵌入一种审视的环节。由此产生出来的东西自然总是经得住审视的。
因此,理念世界的最高点的善,大体上就是一种讲理的态度,有根据地考虑问题的方式。这是一种思考问题地原则。它作为理念的理念。作为知识的原因。
卷8和9大体上谈到4种不同的政体和相应的人的特征。我才看到卷8.对于反过来审视社会和社会中的人很有解释力。

还有一个时代背景是整体主义。和近代的个人主义相对。个人主义是近代大致500年前开始才有的。之前世界各地都是整体主义。这点倒是不好怪苏格拉底。我估计古代生存艰难,能谋求一种社会构建,它可以最大保障和期许城邦中人的生存,这就已经是那个时代人的想象力的天花板了。那个时代还没有近代八小时工作制对于人的生存的保障。人要殚精竭虑全身心精力时间投入才能谋生。
整体主体在于整体先于个体。个体主义在于个体先于整体。譬如天赋人权的理念。一个人只要他是社会中的一员,无论如何都要保证他的某些基本人权。而整体主义里人都是沦为整体利益的工具。连统治者都是这样的工具。
个体主义我估计缘起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谋生容易了,闲暇出现了。

6
桌子和苹果的区别。
桌子是完全基于人基于某种需要而造出来的。在其用法中被使用,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而苹果,这个苹果离开人对于苹果这种东西的用法(可以吃,形状味道,它在物种划分中的位置),它就还称不上苹果。苹果是对于这个东西 的命名,只要一命名,就已经落入人类社会生活的概念系统里。但是这东西 ,未命名的它本身毕竟也是一个东西。它不是人造就的。而桌子,是人创造出来的。区别。
它们被命名之后的用法为理念的本质则是相同的。

这就是创造合认知中的命名的一点区别

7
怎么从洞穴里走出来?
大概就是爱智慧。对于不变的原因的追求,产生原因的知识。不变这里可以看作相对于现象而言的不变。语言游戏中所思作为说和做的轴心的不变。相对中的不变。而非绝对的不变

8
卷8
苏格拉底试图造就的理想国是一种内部统一的城邦。随后的四种政体,都是内部分裂的情况。

民主引向僭 主,基于的是人民并不享有智慧和理性。但是近代人权理念的推行,使得人民享有了智慧和理性。人之为人的本质,人不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具有内涵的概念。这就是天赋人权的理念在社会生活中的施行贯彻。
人这时不再是古代的作为客体和工具,匍匐于整体的真理之下。而是自身作为目的,开启了智慧。自身审视的统一的要求,它的有根据的产生出结论来,这就是从善到智慧和正义的产生。

9
虚荣 脆弱的自信依托在错误的基底上。我想丢掉它们,就丢的掉它们么?还是要找到自身的自我认知所建立在的实在的东西,做到它,才能丢掉虚荣。不然只是不知道怎么做的愿望。如果不去进一步看怎么样到,就还是空想。

10
非理性和分裂(不统一)的加剧 从正义(理性的统辖达成的统一)的一端向非正义的一端过渡。欲望不接受理性的节制而放纵带来的就是整体的分裂。

民主的情况,在古代和现代含义不同。后者有人权作为个体的内涵,天赋人权,只要一个人作为人,他就总是赋有人权。在古代,人之为人并不具有这个内涵。

智慧-荣誉-财富-欲望/恐惧 分裂导致的是城邦的不统一,整体上没有力量。覆灭的危险。

荣誉制-寡头制度-民主制度-僭主

寡头-财富-权利 民主-人权 人权和契约产生的权利不能混淆

往下的必然性?

人权-权利和欲望

生存
天赋人权:如此这般生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