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人爱猪,君子爱书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这次在回家的行李箱中放的书居多,很沉很沉,才让我开始想谈一谈我与书的缘分了。
对于书,我有种莫名的喜爱和依赖,一直觉得我迟早有一天会有一个自己的书房,书架上放着全是自己喜欢的书,在每一本书的扉页都印有自己的藏书印。我习惯在去上晚自习时手里拿本书,出行的时候在单肩包里放本书,在我的床头亦是一直如此。
我曾试着通过手机看书,那样就可以不用花很多钱买书了,但我做不到。它远没有像书一样拿在手里踏实,它没有翻动书页的“哗啦”声,亦或者那样根本满足不了我占有它的欲望。亦或者我冥冥之中明白,文字只有印在纸上才会彰显出它无穷的生命力,印刻在其他地方就算再耀眼夺目也难显其真正的光华,就像一条鱼,放在水里它是鱼,移出水它就会变成鱼干,两者截然不同,意义更是差以千里。
在过去的2017年,我买的书前后加起来有49本,其实我看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我买的速度,而且我看的书基本上又都不是自己的书,这又涉及到一个“书非借不读”的思想观念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像我这样,这次暂且先不谈这个。这49本书当中,其中散文居多,其次是小说和其他种类的书。有的人突然就觉得“哇,这么多”,当然,与很多人相比我这一年的收入量还算是比较可观的,但这谈不上多么厉害,只能说各有各的爱好。我之前说过,我买书的瘾(接下来称书瘾),就好比一个人染上烟瘾一样,染上烟瘾的人,之后每天都要抽烟;而染上书瘾的人,之后隔三差五的就想买书。一个愿意花钱买烟,一个愿意花钱买书,他不会用想买烟的钱拿去买书,我也不会用想买书的钱拿去买烟,其实在本质上差不多。
因为染上了这样一个瘾,我每个月的支出基本上都是赤字,我尽管省吃俭用了点,但想满足这个瘾还是不太够的。所以,想告诉大家,一但染上了一种瘾,你就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一些在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东西才能使自己满足,如果明白自己不能维持,亦或者不能像我一样宁愿在其他地方少花销一点也要满足这个瘾,那还是要尽早掐掉这个念头为好。
我一开始买书的时候,我的家里人除了我的父亲,其他人都不支持。我第一次把我买的书拿出来放在父母亲面前时,母亲的脸瞬间黑了下来,说我书,书又不读,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当时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霹在我单纯的心上。那是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公认的好书,他们怎么就不知道呢?我知道他们只想让我专心读书,将来有出息,觉得看除了课本之外的书就不是在好好读书。我当时没有显示出我的失落,我还是故作镇定,据理力争般的向他们两位传统式的家长说出了我的想法,立马我又以俏皮置气的口吻向母亲说她刚才对我说的话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把我的心给伤透了,因为确实把我给伤透了,我本来想着他们会觉得他们的儿子现在会阅读课外书而且还是名著而夸我,不是夸我也应该至少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不良反应。当时只有父亲赞成我的说法,接着我的话题说现在的学生是要看些课外书的,不是光读学校发下来的书就够了的,知识面是要广一些。这使我感觉到一些安慰,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似乎被我的话所说服,亦或者是父亲的话管用,但她还是黑着脸。
这是我的第一次啊,就这样让我满怀失落的告终了。还好有父亲的一番话让我有个持续的动力,但我后来买书就再不告诉他们两个。
直到去年,我高中毕业了,我用我的工资买了书,才大胆的拿到了父母亲面前。因为有最要好的朋友提前在深圳落下了脚,暑假后我一个人去了他那里。去了之后,找工作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顺利,因为我所询问的岗位都不要暑假工,没有办法,我又急需一个地方落脚,通过这位朋友的联系介绍,我见到了他们的主管,我隐瞒了我只能做完这一个暑假的事实,才成功入职成了超市的一名理货员。但纸包不住火,才工作几天,超市主管和经理都知道了这件事,我就,就被炒鱿鱼了。
我拿了293块钱的工资,我还清楚的记得,那零头给了我三个一块钱的硬币。之后我身上带着将近三百块钱的工资骑着自行车四处找工作,转悠了方圆几里地,询问的都说只要长期工。我走街串巷的找,其实找工作绝对不是在大街小巷里能找到的,倒是在无意间发现了一家书店,隔着老远的距离就能听见喇叭的叫卖声“……大甩卖……九元一斤”,我记不全喇叭喊的是什么,唯有说书卖九元一斤让我不能忘记。走进巷子里,发现书店的名字就是叫九斤书店,人还不少,都在认真挑选,毕竟这样的机会难得。店里的绝大多数都是旧书,而我也好这一口,其实相比之下,我更觉得旧书更让我喜欢,你不知道它经历了什么,不知道它上一个主人是谁,偶尔幻想着,又偶尔能从书中翻看到前面的读者留下的标记,写的批注,这让我觉得买旧书是一件很看缘分的事情。我在想也许每一本旧书比自己的经历还多还丰富,也许当时人家是把它当废品卖掉,但当我看到一些书中留下的标记,我觉得那位主人其实是不想失去的,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是失去了,让一本书经过多番转迁终于被自己挑中,落到自己的手中,这可能是某种力量的吸引,又像是说不清的缘分注定。
九元一斤对于书来说算是贱卖了,我原本以为这样的卖书的书店不会太注重整理。但是书店的做法与我的想法恰好相反,这倒让我惊讶,觉得给了每一本书所应有的尊严。所有的旧书整整齐齐的躺在书架上,没有分类,偶尔还夹藏着一本还未拆封的书,但那些书都是没什么意义的,不然还轮不到我看到。
我分了两次去买,第一次买的时候,当时心里那种高兴劲儿真是难以言表,天底下竟还有如此划算的买卖,在当天晚上真是越想越开心来着。所以才有了第二次光顾,因为找不到工作,第二天已经买好车票去父母亲那里的,但看乘车时间还没有到,便又骑自行车到九斤书店选购了几本。
前后加起来共花了整整90块,花了工资里的大零头,也就是买了十斤,有12本书,加一本笔记本(笔记本也是论斤卖),这是我第一次在一家书店买这么多书。我的包还放在朋友住的宿舍,带回去,他笑我,不太理解我买这么多书做什么,说他自己绝不会像我这么干。我是理解他不能理解我的,而我的喜悦真是不能传染给他呀!要能就好了。如果还有机会,那个书店我还想去,再淘满满的一包书回来。
被炒了鱿鱼,没有其他的去处,这次是不得不带满满的一包书带到父母亲面前去,到了的当晚,我还是开心的向父母亲说了我的收获。母亲只是笑着说她自己绝对不会那么做,觉得拿这些买书的钱买些吃的比这样好多了,她和我的那位朋友的看法非常一致。我还是狡黠的笑笑,不回答,但我并没有不开心。这时父亲突然笑了,说:
“老话(流传下来的谚语)说:‘小人爱猪,君子爱书’”
我瞬间笑了起来,母亲这时也忍不住笑了,这无疑是最有力最温和的反驳,我高兴父亲他还是跟我在同一战线,他并不直面反驳母亲的看法,就是一直在用他方式支持我——喜欢买书没什么错。想起这件事,这句老话对我来讲还是记忆犹新,真是觉得这句话太有趣,令母亲对此也是笑得无话可说,算是默许了。
“小人爱猪,君子爱书”,一些小人视猪为财富,我谈不上是君子,但我绝对视书为财富,我会用一生的时间,财力和物力购买我中意的书。每一本书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都是至宝,然而这个过程又像是自己在认真的挑选新娘一样,绝不随意。
我此时在车站等车,完成了此些记述,看着周围和我一样等着回家的乘客,我在心里暗暗的笑了——可能没有人和我一样,沉重的行李箱中装的全是书。
特以父亲说过的老话为题。我爱你们,谢谢您俩老人家对我的支持,还有我敬爱的哥哥。
相关旧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