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爱读书心理简友广场

《教育的减法——如果陶行知还健在,怎么谈“双减”?》读书笔记

2024-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满爱教育

作者:苍春波

      内容梗概——

      2022年5月,民进中央召开了一个以“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的经验、挑战与对策建议”为主题的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在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强调,“双减”工作一年来初见成效,但也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进一步巩固“双减”成果,深化改革,防范风险。

      在会议上,校长、局长们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后三点半”究竟应该干些什么? 这是“双减”背景下父母、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如果“课后三点半”全部交给老师,老师的负担就会加重,根据调查统计,现在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已经严重超负荷,达到近11个小时。如果交给社会教育机构,经费来源与教育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我想,对于这个问题,如果陶行知还健在,他也许会告诉我们:把大自然、大社会还给孩子。

      说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不从事教育事业的父母朋友简单介绍一下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跟胡适先生同年,同为安徽徽州人,同为杜威的学生,同在美国读的博士。1917年,他们俩在哥伦比亚大学还与其他中国同学合了一张影。26岁那年,陶行知先生回国从事教育。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等。在办学过程中,他像武训那样到处寻求支持,像宗教徒那样四方传道讲学,筚路蓝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创办的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输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到延安和大别山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也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据说当年的教育部干部中,有许多都是陶行知先生的学生。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做出的贡献。遗憾的是,陶行知先生1946年因为过劳去世了,年仅55岁。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在结合了西方教育思想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的创造,他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陶行知的许多教育名言,如“人生为一大事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等,言简意赅、脍炙人口,很受一线老师的欢迎。

      为了实现儿童的创造性,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从减法的思维看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其实就是教育的六个减法。

      心得体会——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放在今天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也正如作者所说,眼、脑、手、嘴、空间、时间的“六个解放”也就是“六个减法”,对现阶段我们实施“双减”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