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8日读书笔记

2023-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龙套哥萨克海龙

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2335小时,第2266日

阅读《中国货币史》

金人的货币经济,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贞元前的四十年间(公元 1115—1153 年),自己没有货币,用的是辽宋的旧钱。在这期间,虽然也常有战争,但没有发生通货膨胀,因为他们所发动的侵略,没有遇到多少抵抗,每次攻陷宋朝的城池,总是取得大批的金银物资;战争的耗费,是由宋人负担。在靖康年间(公元 1126—1127 年),攻入汴京的时候,搜刮的金银财物,不可以数计。以后按时有宋人的岁币,有时除金银之外,表段裹绢,牛马骡驼,甚至连书籍也要宋人供给。

陕西的交钞,在泰和六年就没有人要,金人一方面用十万贯现钱去收回一部分,另一方面发行小钞,使人民用大钞换小钞,因为小钞信用比较好。不过人民信心已经动摇,政府乃禁止人民讨论币制问题,并且索性添印大小交钞,民间的交易典质,一贯以上,都要用交钞,不得用钱。商旅所带现钱,不得超过十贯,超过十贯的,都要换成交钞。

元光元年(公元 1222 年)改发兴定宝泉,每贯当通宝四百贯,两贯值白银一两,但第二年又跌得几乎不能用,当局只限制银价一两不得超过宝泉三百贯,这样折合起最初的交钞或宝券来,银价是涨成六千万倍了。

金人的通货膨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好的教训。因为在军事上讲,金人始终不弱,而且是有自信的,对南宋总是采取一种傲慢的态度,南宋也总是打败仗。只因军费开支太大,征敛之外,加以恶性的通货膨胀,使人民难以自养,于是生产者倾族远逃,作战的丧失斗志,这样才至于灭亡。

卢世荣就提出他的整套办法。他的计划,表面上偏重于理财方面,但实际上稳定币值和财政是有密切关系的。因为通货膨胀多是财政不健全的结果。卢世荣的治钞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五点:第一是恢复人民买卖金银的自由;第二是发行绫券和铸造至元钱;第三是增加国库收入以收缩通货;第四是广事牧畜,以增加生产;第五是设立平准周急库,充实常平仓,来积极稳定钞值,平抑物价。计划的重心,在于增加国库收入,例如征收权势的不当所得,恢复榷酤的办法,海外贸易官办,征收商人商货税,铁器官铸等,他还主张选用商人来主持这件事,不一定要白身人。这些办法使他招致许多仇人。

元朝统治者对外用兵的时候,国内已引起反抗了。义旗首先是由西南各民族举起的,如云南的金齿、八百媳妇、猫姥等,先后兴兵进攻,统治者镇压不住,军费支出不断增加,不但威信降低,政权也因此动摇了。

滥发钞票,不但使物价上涨,而且使货币流通发生阻碍。元代纸币因为没有界分的办法,钞票永远流通,而纸质不佳,容易破损,所以也和金人一样,有倒换昏钞的制度。然而由于发行太多,昏钞也多,钞库没有足够的新钞来倒换,或者当局有意不给倒换。例如在至元十九年五月,因大都(今北京)的钞库每天只许倒换四百锭,有时甚至不开库。

有时收回破损旧钞后再行发出,如天历二年,关中大饥,斗米值十三贯,而钞票稍有破损即不用,人民又不能换到新钞,张养浩就将钞库中没有烧毁的破旧钞票而文字可辨识的一百八十五万五千多缗加盖戳记并刻十贯、五贯字样发行出去。米商可以将这种钞票向钞库倒换正式的钞票

顺帝即位以后,由于内政失修,各路连年水旱为灾,起初还用粮食来赈济,后来全靠发行纸币。然而发行越多,越不值钱,于是饥民纷纷起义。湖南道州傜人反抗得最久,当局无法平定。至正元年山东燕南的起义者纵横至三百多处。八年台州的方国珍已起事。中书户部在至正三年就以国用不足,请撙节浮费,六年又请不要随便赏赐,都没有什么效果。物价越来越高。

至正十六年以后没有发行数字。关于物价的材料,也只到十九年为止。以后是不是完全不用钞票,或只不用烂钞,或个别地区完全不用,料想各地情况不是一样。

13 世纪后半的米价每公石值黄金四公分, 14 世纪前半为四公分四七,平均四公分二。当时欧洲小麦价格每公石值银十四公分,值黄金九公厘弱;还是低于中国。若以黄金计算,则欧洲的小麦价格,不到中国米价的一半。

许衡(公元 1209—1281 年)是反对纸币的。他是一个在朝的人,为世祖所信任,出言反对纸币,似乎奇怪。不过他的声望虽高,政治地位却为国子监祭酒一类,不是直接掌权的人。他往往同直接掌权的人对抗,如王文统和阿合玛等。

他认为当时的纸币,除了用实货来收回以外,无法维持。他所谓实货是指盐。他对纸币的看法,虽然是从反对纸币的立场出发的,但这是中国历史上反对通货膨胀最有力的一种论据。

元代不大用钱,所以钱币学的不发达是容易理解的。据说至大三年有《历代钱法》一卷,这正是在诏行铜钱的第二年。但书已失传,内容不详。可能是像《文献通考》中的《钱币考》一类的著作,而不是真正的钱币学著作。

十二三世纪的时候,欧洲封建制度开始崩溃,进步的速度加快了。在信用事业方面,有兑换店、放款团和典质的产生。因为商业逐渐发达,封建制度开始衰落,城市国家先后兴起;各地的钱币,流到城市来,成色重量都不划一,劣币很多,盗削也是常事,兑换店就是因此而产生的。他们不但替商民估定钱币的成色、重量和价值,而且代为保管钱财,代作债务的清算。后来并由本地的清算而发展成外地的清算,这就是汇兑。 12 世纪末,意大利已经使用汇票了。中国的汇兑业务,因纸币的使用,反而衰落了。

至元二十一年(公元 1284 年)卢世荣奏请各路设立平准周急库,目的是平准币值,对人民供给低利放款。他认为当时虽然有平准机关,但是没有人会运用基金,使得钞价下跌,物价上涨;如果运用基金来放款生利,不但借的人多,而且本金不致损失。卢世荣的许多计划,比王安石的办法更进一步。这平准周急库,可以说就是国家银行,他主张每路设一家,等于后代的省分行。几个月后卢世荣就被劾入狱而死,这些办法当然没有实行。但至元三十年曾以钞五千锭为本设立公典,叫广惠库,放典收息

开设典当者,除官商以外,还有寺庙和道观。这种寺观的产业是多方面的,除了解典库以外,还有园林、碾磨、店舍、铺席、浴堂等。这些产业都得到帝王的保护。

至于汇兑业务,自采用纸币后,已不大有需要,所以便换的办法,渐渐被人遗忘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