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笔录 43
《内证观察笔记》,初读此书就觉得十分神奇,越往里读越觉得玄奥,非凡人所能理解、想象。
正如作者在书的后记中言:有些朋友说,书中所写的许多东西,有些玄。我笑笑,生与死难道不玄?生命要是不玄奥,那就不叫生命。
所以,生命的探索,也只能随着生命起舞。
中医所依据的规律,远比我们认识的高远深邃,要把中医所有内在科学规律全部内证出来,需要无数代人的精进探索。
所写的这些事,只是中医、古代生命科学所依据,所探索的丰富内容的沧海一粟。
大约从伏羲氏开始到现在,内证至少已有8000年以上的历史,在这8000年中,内证最大的历史特征是,我们的祖先与先圣们,一代一代从各个侧面,不停息地对人、生命、宇宙进行各个角度的内证。
此书主要讲述关于人的生命与人类生命所依存的宇宙。
现记录此书中微小、可书写的、可理解的部分精简言语:
内证,是道、佛、儒三家所特别使用的一种古代生命科学观察、试验的方法,是性命之学。
性命之学,研究人的生命本质的古代科学。
性命之学,研究的是一个人与整个人类,如何超越自己的生命、缺点,无限延长自己的生命,培养自己的道德,利用宇宙自然的规律,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让自已的生命得以升华,
将生命科学、技术、宇宙自然、道德、人类共同的美好事物结合起来,舍小我,成就人类与宇宙的大我,成仙成佛,做圣人之事,都是性命之学。
人的生命,分为性️与命两大部分,性是一个人恒久存在的生命之灵,性这一部分的主宰与代表,古代叫作元神,是生命中一种特殊的非常物质。
命这一部分,主要的主宰与代表是心神,也叫识神。人的五藏六腑,骨肉血脉、经络、基因,属于命的范畴。
性命之学,把人分成性、命两大部分进行学习与探索。汉字的"人"字,一撇一捺,左一撇代表人的命,人的肉体、精和气,右一捺代表人的性格,人的元神等。
儒家经典《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儒家性命之学的基本定义,本质上与道家性命之学内容一致。
一个人的生命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本我,我的本来面目。在人体之中,指元神。这是性的那一部分。
第二部分,指宇宙自然给人的那一部分物质,如阴阳、五行、智能、信息,等等。(命理、八字学有一定道理,也是一门正经学问,而非迷信)
第三部分,是肉身,由基因、气血、经络等构成的皮囊。第二、三部分,是命的部分。
中医看一个人的生命,由这三部分构成。同样治疗病人,西医可能治的是基因与肉体。
中医向浩瀚的宇宙探索,而西医则向人体生命的微观宇宙探索,一个到生命的无形物质中寻觅,一个向生命的有形物质要规律。
古代认为人在未出生前(先天)存在的主要形式是元神,
人出生之后,生命存在的主要形式是识神,但元神是后天生命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宰。(想到命运、灵魂契约一说)
元神是一种无物质、无形的存在,有点像电脑中的操作系统与芯片,而人体似电脑外壳。
先天元神的本性是善。而后天识神,让人类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事物及物质的表面世界、欲望世界。
元神与识神分别代表性命之学中人的性与命。(哲学、宗教常讲回归人的本性,也是说回归到元神的状态)
所以圣人所做的一切,是要人类回归善的本质,回归到人真正的自己。
古人言,人是产生道德的生灵。人的生命中有五行物质(金、木、水、火、土),人体中有也对应的五行物质(心、肝、脾、肺、肾),它们直接产生"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道德。
《黄帝内经》讲,宇宙凝聚在人体与人的生命中的东西,就是道德。
没有道德的生存方式,不是中华文明的选择。有道德,人类文明才能生存并得以延续。
我们祖先传承的生命知识,一是,我是谁;二是,人类和我从哪来?三是,人类要到哪去?还有生命的真实面目是什么?
祖先把宇宙万物与生命物质,分成有与无两大类,他们观察人体,不仅仅有"有"这种物质,更重要的还有"无"这类物质。
"无"这类物质,需用"天眼"等进行观察,天眼主要用来观察远距离的宇宙、天体、星辰等。
对于"无"这类物质的观察、研究、探索、利用,就是内证。
经络、穴位、大易、藏象、真气等,中医所看到宇宙与人体,很大程度都属于"无"这类物质。
在古代经典中,《道德经》对"有""无"进行充分的研究,对有无的阐释最多。有无也是传统生命科学的基本与核心的两个物质群体。
中医更多运用的是"无"这类群体。
在古代,内证是有志之士为了认识宇宙、生命,为了不断超越自我、完善道德修养水平,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而经常用的探索、观察与求知的方法,是一种修道的工具与方法。
内证,对普通学习者而言,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三年 五月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