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高分高能齐飞之积累篇二——读千卷书
积累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另一方面来自于阅读。
阅读一方面拓展个人有限的体验、经历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是学习和汲取他人的智慧。
“阅”——看。“读”——可以自己的读,也可以听人读。
神话、寓言、谚语、成语、历史故事都是很好的启蒙读物。
尚未识字的孩子可以从“绘本”开始,画面大,美感强,有利于观察和想象,和孩子交流她看到的,引导孩子观察角色的主次关系,背景的时间关系,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象他的心理活动,能够理解故事发展背后的逻辑……
童话故事的趣味性有利于提升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尤其是经典童话。安徒生、格林、郑渊洁、《长袜子皮皮》……等等。
《小王子》是最美的童话或者寓言,成人孩子都应该多读几遍,文字优美、简洁、富有哲理,作者的插画本身也赋有艺术价值,从文字到画面都是艺术享受,有利于提升孩子的美感。
如果只读一本名著的话,卢梭强烈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因为他教会孩子们“荒野求生”、人生境遇的“无常”以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我们不会那么惨,只能读一本书。《佛格列游记》、《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都非常适合富于幻想、喜欢挑战的孩子。
喜欢艺术的孩子可以读读关于艺术的故事;
喜欢旅行的孩子可以读读地理的故事;
读史书的重要性前文已经提过,在此不赘述。
哲学帮助人们学会辩证、全面的思考问题,而心理学则能帮助你找到人们的言行背后的内在逻辑和动因,一个深谙人性的人往往更能把握事件推动的节奏和方向。
读传记吧!我们需要偶像,成功人士、科学家、音乐家、艺术家都是最励志的“偶像”,偶尔也很悲壮。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断的克服困难和自我挑战的经历对任何人都是激励,勇于面对人生和学业的磨难,充满斗志,昂扬向前,“偶像”等于正能量。
所有的名著和经典都值得玩味和细读,无论中外,选择自己喜欢的,安排在合适的时间读。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典用其不朽传承着“大家”自身的人生经历、体验和思考并世代相传于世人,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加深认识的深度,更精准的了解真正的世界和人性。个人的“局限”是永远的绝对,但“拓宽”也是绝对的,每多读一本书,孩子的视野就被拓宽了一点,哪怕只有潜在的“一微米”。
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喜欢上哪位作家的文笔,就可以继续挖掘,从阅读片段,到阅读全文,从阅读一篇到阅读全集,生活是产生思想的底座,书籍是点燃思想的一个个火种,而阅读则是擦亮火柴、点燃火种的过程,思想本身可以是隐隐然的火苗,一颗燃烧成熊熊烈火,一切在于自己的修为。
关于经典读当然是读的越多越好,但在贪多之前请务必确保读通、读懂,没有人能够百分百领会坐着的用意,但至少要有收获和启发,高高在上的为了读而读,或者顺应潮流而读,不过是翻看了一遍而已,实际收获甚微,所以记住袭人对宝玉的劝告:“贪多嚼不烂”。
余秋雨说,读书看缘分,如果和作者无缘就不要强迫自己往下看,没有意义更不会有收获,……找自己喜欢的书看,才能享受阅读的乐趣。任何书籍,只要能够风行,必然有他的道理和现实意义;没有浩瀚的积累,不可能形成一本书籍;没有一定的底蕴和美感,该书籍就不会有市场,你的孩子甚至不会看到他,所以对于孩子的选择不要过度干预……当然如果牵涉到极度的淫秽和暴力另当别论。
但是孩子并非生活在真空里,他有接触生活底层真相的本能的需求和权利,禁止的压制只能遭到反弹或者欺瞒,掌握好分寸和尺度,信任孩子的审美情趣,要知道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绝大部分建立在父母的日常的言谈举止之上。
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也是《哲学的故事》的作者威尔.杜兰特在其著作《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一书中推选的“10位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首推孔子,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紧随其后……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为“孔夫子”感到骄傲;所有的中国人人都应该读《论语》,重温夫子的尊尊教诲;每个家长都应该和孩子谈谈自己对于论语的感受或者受到的启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适时引用夫子的话和孩子谈谈人生哲理……树人的根本在于“德”。
一个人对于生活的细节体察越深刻、细致往往思维越缜密、周全。对于世界观察的纬度越开阔,得出的结论则起点和立意更深刻。书本是开拓视野的另一利器,毕竟每个人的经历和精力都有限,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补充不足,了解未知的世界,同时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借鉴他人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阅读给予我们获得各类信息和思想的捷径,同时让我们尽可能的接近我们未曾触及的生活层面或者历史空间。
美国的“阅读作业”
顺便说说美国教育中的“阅读”作业。从某种程度上将美国教育将“阅读”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要求孩子,和我们的课后习题相仿。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每天晚上至少保证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同时要完成“阅读记录表”,并要求家长签名认证。甚至有的老师会和家长签订一个“阅读合同”,要求家长监督孩子的阅读作业,同时给予诚实的记录……
年龄越小阅读记录表越简单,记录书本的名称和阅读的日期和阅读后后的感受,喜欢或者不喜欢,画个笑脸或者反之;阅读记录和特别强调让孩子记下阅读的方式:包括“读给他人听了什么?”、“和他人一起读了什么?”、“听别人读了什么?”……
二、三年级的孩子们则开始尝试着给书籍评级,根据自己的喜好给书籍标上几颗星,写一句话的概括,或者三个词语的感受……等等。
拥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孩子则进一步写阅读体会,甚至评论类短文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想,分享给自己的好友、同伴等等。获得普遍高评价的书籍则会更为广泛的流传……
阅读本身作为“作业”“强制执行”本身有一定问题,等同于把有趣的事情无趣化了,明明是享受反而变成了任务。但上述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根据孩子年龄所提要求的步步递进值得赞张。不如把“作业”变成“习惯”和生活方式。
一般而言,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人大多出自于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家庭。如果家长自身的阅读习惯不佳,则首先有赖于自己的提升和改善,同时可以结合运用上述方法引导孩子阅读。
阅读并非只有书籍,从广义上看电视、媒体、电影也都是阅读的内容,经单的电影、纪录片、人物传记访谈都是绝佳的学习内容。
很多人苦于没有时间让孩子阅读,因为他们要完成课外作业或者学习和发展其它特长,梁文道说,“别人都问他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呢?他说其实他的时间和大家一样多,只是他觉得读书最重要,比玩手机重要、比看电视剧重要、比和朋友喝酒聊天重要,甚至比锻炼身体还重要……所以他选择读书。”事实就是如此。脱口秀名人艾伦在有“南方哈佛”之称的杜兰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中对毕业生说道,“生活如同一场派对,但是不要秀你的胸,而要秀你的大脑,一旦人们欣赏他,那么你就不用担心没活干了……”而阅读不失为强健大脑的首选项目之一。
退一万步讲,不读课外书(太可惜了,放弃了精彩世界的绝大部分),仅把选在教材里的经典著作的哲理智慧吃透、理清也足以指导人生的很多课题,催发思想形成观点,关键在于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