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弗兰克林传

2020-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常舆变

节制:食不可饱,酒不过量。

慎言:只讲对人对己有益之言,不说无聊琐碎的话。

条理:让拥有的每件东西都各有其位,让要做的每件事情都各有其时。

坚毅:一旦决定做一件事,就马上义无反顾地去做。

节俭:将钱用在于人于己有益的事情上,杜绝浪费。

勤奋:不耽误任何时间,总是在干有用的事情,终止不必要的行为。

真诚:不采用任何有害的欺骗行为,想问题和说话都要公平公正。

正直:绝不做损人利己之事。

适度:避免极端,避免别人对你产生怨恨。

清洁:决不允许身体、服装和居所不洁。

心静:不为琐碎之事,寻常之事,和不可避免之事萦绕。

贞洁:不过度行房事,也不因男女关系损害和他人的关系。

谦卑:以耶稣和苏格拉底为楷模。

这些准则可以直接套用,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不妨把这13条准则建立一个表格,以周为单位,每周践行一条即可,切忌贪多)

很多准则,如果孤立地看,你几乎必然不会去践行。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把这些准则给内化,乃至变为你价值观的一部分。所谓内化,其实是建立在系统的理解之上的,当然,更好的准则,最好是在系统的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话提炼出来的。

在建立并践行自己的行事准则之前,你得对人类大脑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多元政体”,其中至少有七个不同的“自我”,并且这些不同的“自我”还常常各自为政,自行其是。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不被这些不同的“自我”所劫持?

大脑这个多元政体之所以充斥着各种不和谐的声音,很有可能是我们自身的素养不够,不足以和各个“自我”抗衡。要知道,这些不同的“自我”可是人类长期演化的结果,其复杂性,以及其在大脑中所扎根之深,自然不是一般人的一般程度的努力所能驾驭的。

成长没有不痛的权利,要想驾驭好大脑这个多元政体,你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而建立一套长期可操作的行事准则,可能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或切入点)。

在我看来,行事准则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我们的做事习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以及提高做事的效率——不会因为某个“自我”的意外干预,而增加不必要的切换成本。

行事准则的另外一层意义则是,能甄别出谁是做事的人,以及谁是混事的人。

真正做事的人大多以目标为驱动,行事富有条理,有较强的自我约束意识,有时甚至主动制造限制;混事的人则以个人的好恶为先,常常“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做什么都看心情。

谈到目标驱动,可能有人会质疑:相比更人性化的兴趣(或热情)驱动,目标驱动会不会因为缺乏灵活性而过于死板?可是在我们盲目追求兴趣的时候,我们真的理解自己眼里的所谓兴趣是什么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