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怀念敏弟之十三
游泳
——怀念敏弟之十三
文/冬辰
生活在水乡,游泳应是人生的必修课,尽管修练水平未必上乘。可能不谙运动术语,也可能囿于吴方言口语,我们常呼“游泳”为“游水”。
跟大部分孩子一样,敏弟与我自幼也喜游水。十岁左右是练习的启蒙阶段,以家门口的黎川市河为最佳场所。每年盛夏,午后,我俩即从河埠拾级而下,探水没身,手把石级,尽量取俯伏平浮状态,拍动双脚,开始最初的试游。渐后,浮游时间得以延长,动作稍为熟练,就尝试着往河流中间游动前行,起初三五米,其后十余米;以小学门前河埠至庙桥基墩之直线距离的一个来回为常量,持续训练了约莫一周,兄弟俩的游水启蒙基本过关。再后来,能够游更长距离了,往西至杨家桥前的三角漾湾,往东抵达鼎新桥。我看弟的游水,常取蛙泳姿态,随着双臂的划动,脸庞一浮一沉,呈交替呼吸样;取流线型匀速运动的姿势,往前游进,速度不慢,样子也甚耐看。我的运动耐力不及弟,蛙泳时间持续不了多长,手臂与颈脖便觉酸胀,于是,我改以仰泳方式,首、脖、背差不多保持平直一线,只须双腿蹬划,时而辅之以双臂如棹桨般地上扬、入水、驱动,如此周而复始,也能顺利前行。这样,省力许多;仰望云天,在增加几许欣赏风轻云淡自然景观而产生的愉悦感之余,竟还生出些莫名其妙的人生遐思。仰泳的缺点是会迷失方向,不时地需加以纠偏。令敏弟与我颇感欣慰的是,我们游水,由尝试到初步入门,基本上无师自通,这当感谢水乡得天独厚的赐予,也应归于秉性中凡事认真对待的特质。
稍大之后,每年暑假,弟与我会去市河西栅的老轮船码头边游水。那儿是个天然的泳池,北傍码头驳岸,南为玛瑙庵旧址水滩,西接杨家荡、牛斗湖来水,东分两支水脉,正东连黎川,东南通塔桥港江浙航道,较大的湖面,水深波平,实在是水乡游泳爱好者的一方福地。与同游者相仿,在老轮船码头湖面的常规运动项目是南北游个来回,中间是否需在南滩歇息,这据各人体力而定,我是经常游单程的,弟倒有余勇可贾的时候,从北至南、由南而北地一口气游一个来回,也是曾有的事。
后来,我插队落户,就没有重去老轮船码头游水的运气。而弟还坚持着。
在敏弟参加工作后的那年夏天,傍晚时分,我从乡间返家,看到弟穿着泳衣,从老街西栅归返,我问:“游水去了?”弟答:“是的。今天还结了个伴,厂长老叶。”问:“游程往哪?”答:“老轮船码头往东南江浙航道,近塔桥港了!”言语时,弟很显兴奋。“游这么远!可要小心啊!”说这话时,我略为弟的行事似显莽撞而隐隐担心,“老叶是复转军人,经过专门训练的;而你初出茅庐,比不得啊!”可也为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暗生佩服。
那日,弟由老轮船码头远游塔桥港,晚归时兴致勃勃的情景,我至今时常想起。
诗曰:
翔游俯仰浪中姿,甚惜弟庚遗寿时。
击水会当千米远,恍如今泳在瑶池。
于2024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