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买保险,买的是保险还是风险?
大家好,这是安琪的“明明白白买保险”第14篇原创文章
保险经纪人,经常会遇到一些带着某个网销产品来咨询的消费者,咨询完就到某互联网平台投保去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不得不说,保险确实是个香饽饽,各大互联网平台也都纷纷开始抢占保险市场,除了我们熟知的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很多财经、理财公众号也打着普及保险干货的旗号,争相推广互联网保险产品。
而我们现在买保险就像在淘宝上买衣服一样,方便快捷的投保流程,扫码即可自行投保购买。
不过,我只建议大家在互联网上给家人和孩子买一些意外险,学平险之类的短期险,像重疾、寿险之类的长期险最好是找专业的保险经纪人或代理人通过线下渠道购买。
01 互联网产品自主投保的风险性
首先,保险是一种对专业度要求很高的金融工具,涉及到法律、医学及精算各方面知识。一个从业十年以上的专业保险人士都不敢说自己完全搞明白了,那一个保险小白就靠看几篇文章,逛逛知乎就可以自己跑去买了吗?答案显而易见。
互联网产品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有经纪人或者代理人参与的购买行为。客户自主打开链接,根据网页提示进行健康告知,智能核保,最终进行投保。
没有可追溯的合规销售行为,意味着因为购买过程失误等导致的拒赔等风险,全面由客户承担。
比如说健康告知环节,很多疾病看似简单,却涵盖了各种程度和细节,你有没有这种疾病,或者属于哪种程度你自己都不确定。
我还没做经纪人,自己买保险的时候也被健康告知难住过,有些自己觉得的小问题拿不准,不知道属不属于告知范围。不告知吧,又怕拒赔;告知了又怕是画蛇添足,买不到心仪的产品。
而在互联网上买保险,如果健康告知有疏漏,那未来发生风险时被拒赔,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还有就是保险条款,你仔细看了吗?看懂了吗?里面的一些“坑”你看出来了吗?
举个栗子
重疾险中,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冠状动脉搭桥术,肝癌确诊后肝移植,终末期肾病后的肾脏移植,好多产品可都是不能赔付的。
因为很多条款规定了“同一疾病原因、同次医疗行为或同次意外伤害事故,导致初次发生合同规定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重大疾病,只按一种重大疾病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
这也只是条款的一个点,你注意了吗?知道该怎么选吗?
保险是复杂金融产品,请保持敬畏之心。
02 互联网保险的服务缺失
为什么网络大V推荐的都是互联网产品?
因为只有互联网产品可以实现批量销售,不需要一对一进行沟通。更重要的一点,销售过程当中没有任何业务员痕迹,都是客户自助操作。一方面规避责任,另一方面根本没有售后的负担。
网上买保险,之所以这么便宜,就是因为每一步都要你自己去操作,从购买到中间服务再到最终理赔全要你一个人去完成。
也就是说像专业的投保前咨询,方案设计,协助投保,理赔维权这些都要你自己解决,而这些就是你省下来的人工服务成本。
殊不知你省下来的才是最值钱,最珍贵的东西。
03 服务和理赔才是关键
买保险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希望转移风险,在出险的时候可以顺利地拿到那笔赔偿金;当发生理赔纠纷时也能有人帮助维护权益。
但当我们自行在互联网上购买保险时,不管是保全变更,续期还是最后的理赔都是自己来。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保险买了一大堆,买了就没再看过了,具体保什么也不知道;搬了家或者换了手机号也没有通知保险公司更改信息;平时太忙,保单要续费了都不知道;出险时不知道要准备什么理赔申请资料,不知道理赔申请流程。
这些情况都是我们没有专业的保险顾问服务的后果,每一项都足以影响到理赔,所以我建议,买保险一定要找能给你提供专业服务的人。
安琪有话说
每个人都是有时间成本的,要把时间花在能产生价值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需要懂一点保险知识,但关于保险服务这方面的事就交由专业的人来做。
对于保险经纪人来说,保险销售只是服务的开始,理赔才是服务的结束。
如果你已经买了互联网重疾险产品怎么办呢?
复盘产品细节,认清产品是不是你要的,如果不是,考虑补充或者调整。未来去医院和体检中心一定要慎言。你也可以找我看看你的保单,帮你支支招。
关注【安琪说险】
和我聊保险 聊理财